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新疆多措并举保护极危“活化石”物种

发布时间:2022-08-03 09:51:24   来源:环境与生活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记者尚升、杨湛菲)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的高山湿地中,栖息着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的新疆北鲵。过去,受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干扰影响,该物种曾面临栖息地不断萎缩、种群数量持续减少的困境。近年来,借助人工繁育、加强监控巡护、科技宣教等手段,新疆北鲵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与恐龙做“邻居”,在海拔2100-3200米的高山泉水小溪、湖泊浅水处生存和进化了3.5亿年的“活化石”新疆北鲵,于1989年在北疆的温泉县被重新发现后,由于受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曾持续减少。

为遏止新疆北鲵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的态势,1997年,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在温泉县成立,并于201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2014年起,保护区对新疆北鲵栖息地实施了退牧还草还湿,让牛儿下山、羊儿远离。此外,建成涵盖整个保护区的远程微波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执勤”,一旦发现有人擅自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及时予以驱离。

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纪晓伟介绍,以往管护员在这里巡逻执法,远程监控系统上岗之后,降低了执勤的时间成本,基本做到无盲区巡逻。更重要的是,不会惊扰到新疆北鲵。

同时,针对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保护区内部分泉眼断流,当地专门铺设输水管道,为日渐萎缩的湿地“解渴”。

为更好保护这些可爱的生灵,2016年,兼具科普、研究、宣传、教育等功能的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建成启用。该中心设有新疆北鲵人工孵化展示室,便于管理人员更加科学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进行子代繁育二代的研究,提高整体保护水平。今年“育儿所”已孵化139尾新疆北鲵,它们将用于保护区栖息地以外的地方,进行迁地保护试验。

此外,在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公众可以零距离观察新疆北鲵,了解更多有关它的知识,也避免了人们去保护区参观从而打扰新疆北鲵。

得益于一系列“科技范儿”十足的呵护手段,目前保护区域内的新疆北鲵种群数量已稳定回升,从2015年的1700尾左右到目前已突破3000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