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政府网站获悉,《武汉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5年)》出炉。定位目标:3年后,建成创新引领的全国一流知识产权强市。
据悉,今年8月,武汉和全国37个城市(城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进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第一方阵。制定该《方案》是为了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等相关要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武汉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推进武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
《方案》要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构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体系,成为推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中部支点。
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建成创新引领的全国一流知识产权强市。知识产权创造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知识产权“严、大、快、同”保护体系逐渐完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效益实现再升级,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多点并进”格局形成,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持续优化。
围绕主要目标,具体实现一系列知识产权领域的硬核指标。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500件;每万户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2800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达到300件。
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30亿元,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规模达到15亿元,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3%以上。全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估知识产权指标保持副省级城市前列。
对照现有数据,2021年,武汉每万人口拥有的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为24.46件,每万户市场主体注册商标拥有量2600多件,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金额16.1亿元。
《方案》提出,通过实施知识产权高效率管理、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转化、高品质服务、高强度支撑等六大工程,落实24项重点任务,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
24项任务包括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聚焦“965”重点产业领域,实施技术专利突破工程;培育一批知名“武汉造”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探索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路径等多项内容。
链接:六大工程24项任务(节选)
(一)全面推进知识产权高效率管理工程
1.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2.实现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
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体系。
(二)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工程
1.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聚焦“965”重点产业领域,实施技术专利突破工程。
2.培育一批知名“武汉造”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
3.提升版权创造能力。
4.推进农林植物新品种研发。
(三)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工程
1.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3.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4.探索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路径。
(四)系统推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转化工程
1.提升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转化实施效率。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开展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2.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能。鼓励企业通过质押融资、作价入股、证券化、构建专利池等市场化方式,挖掘和提升知识产权价值。
3.加快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
4.强化知识产权金融赋能。
5.深化专利分析与导航服务。
(五)强力推进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工程
1.培育引进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
2.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平台。
3.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监测体系。
4.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规范发展。
(六)整体推进知识产权高强度支撑工程
1.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2.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
3.强化中小学知识产权素质教育。
4.加强知识产权对外交流与合作。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