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灰蒙蒙钢铁城“变身”!江西新余向蓝天要幸福

发布时间:2022-09-22 13:23:25   来源:环境与生活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原本灰蒙蒙的钢铁之城,而今蓝天里白云飘逸,清新的空气带着花草香味,处处山清水秀,一座宜居城市展现在人们眼前。”这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生态环境局杨丽平荣获“2021江西最美环保人”时的感言,道出了新余生态环保人10年来向蓝天争要幸福的艰辛付出和骄人成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江西省新余市把净化空气质量作为改善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一号工程来抓,孜孜不倦,久久为功,赢得“新余蓝”展现。

2021年,全市PM2.5浓度均值为31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24.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8天、优良天数比率达98.1%,较2016年提高7.9%;PM10年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23.9%。2022年1月—8月,全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2%,优良率全省排名并列第一。

全市“一盘棋”护蓝天

新余因钢设市,因钢兴市,是一座重化工业城市,形成了以钢产业为龙头的工业城市,环境历史欠债多。

为转变发展理念、改变发展方式、提升大气环境治理能力,2017年,新余市开展“蓝天行动”,按照“政府统领、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属地落实”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道路运输、渣土清运、建设工地、物料堆放、工矿企业、餐饮油烟、机动车污染、燃煤锅炉等为重点的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2019年,新余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并成立了十大专业委员会,分专业、分领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县(区)政府、管委会分工合作,协同发力,全力打好八大标志性战役,实施30个专项行动,其中,大力开展城市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工业废气治理专项行动、城市餐饮油烟治理专项行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专项行动、城市烟花鞭炮禁放专项行动等6个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打出“组合拳”保蓝天

“大气污染防治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归功于大气治理‘组合拳’。”新余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与核辐射科科长杨继军说。

为提升工业污染治理水平,新余市稳步推进重点减排工程项目,2021年至今先后完成了15个重点行业污染治理项目。其中,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7#烧结机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减少氧氮化物排放量1600余吨,二氧化硫排放量500余吨,粉尘排放量200余吨;投资24.7亿元的综合料场智能环保易地改造项目投用后,新钢无组织排放量可减少80%以上,减少无组织排放9400吨/年。

如今的新钢厂区已经变成一个“花园式清洁工厂”,宽敞的沥青大道一尘不染,处处见绿,季季见花,美不胜收。就连巨型冷却塔都被披上了青花瓷的外衣,成为网红打卡地。

新余市大力推进VOCs重点行业企业分级工作,加大城区内洒水雾炮频次,要求涉VOCs企业重点工段错峰生产,强化VOCS综合治理和臭氧管控。要求所有工地严格执行“四个不开工”和“六个100%”要求,规范化管控扬尘污染,加强土石方作业、渣土运输扬尘问题的监管,目前全市施工工地106个工地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350辆渣土车全部安装密闭苫盖。

新余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与核辐射科张宗永介绍:“今年我们共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对60余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了辐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有效保障全市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用好“新利器”守蓝天

10年大气污染防治,各种先进、不断升级的科技设备像一柄倚天长剑,成为新余治污的“利器”——

2013年启动了以PM2.5为监测指标代表的新的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工作;

2014年,提前一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并向社会实时公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9年以来,在主干道路口设置7套黑烟车抓拍系统和1套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开展24小时监测,并与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进行联动,形成“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模式;

中心城区安装82套空气监测微站,利用网格化监测系统精准溯源;

建设5个高空高清视频监控点,用于监控主城区垃圾焚烧源、工地扬尘源、企业有组织排放源等大气污染源;

利用无人机执法,精准查找污染源头,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大气环境管家团队利用激光雷达、走航车等设备精准溯源、精准分析,推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步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

10年治污,成绩斐然。2019年至2021年,新余市空气质量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不断增多,优良率不断提高,不断创造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水平。

蓝天下,城市更美丽。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