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北京让水美成为幸福生活“标配”

发布时间:2022-08-30 08:10:20   来源:环境与生活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北京市近年来以“保优Ⅲ”“消劣Ⅴ”“强生态”为重点,促进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环境治理,探索水生态修复,多管齐下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向好。

如今,北京市已经呈现出“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自然“新境界”,天蓝、地绿、水美成为当下北京市民幸福生活的标配。

“保优Ⅲ”

五大河流重现“流动的河”

在密云水库实现全封闭管理和监控全覆盖的基础上,北京市进一步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监测网络及体系平台建设,持续提升监管能力;创新开展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3年来共支持张承地区补偿资金9.5亿元,有力促进跨境断面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

截至目前,密云水库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大清河是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在京津冀地区,流经北京市房山区、丰台区,河北省保定市、沧州市和廊坊市,天津市西青区、静海区和大港,雄安新区就位于大清河流域的腹地。大清河流域进入天津市的入境水质多为劣Ⅴ类,水质检测达标率低于30%。”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张金英曾建议京津冀协同联手,共同加大地区水污染治理力度,促进跨界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为此,京冀两地建立白洋淀流域跨界协作机制,推进大清河流域水污染共治。2021年,北京市以再生水利用、水系循环、生态构建为重点,在丰台区、房山区实施了一批生态治理与修复项目,进一步提升大清河流域水质调节能力,出境断面水质改善至地表水Ⅲ类,汇入白洋淀的水更清澈了。

“京杭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通航,标志着北京与河北间的水运通道恢复连接,京冀协同发展再进一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水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袁永军介绍说,“大运河京冀游船通航,是近百年来北京市第一次出现跨省际航道水上旅游运输,意义重大。”

继2021年实现大运河北京段全线通航后,2022年6月实现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互联互通,奏响以水上观景、船上商务、岸上漫步在内的“运河流动文化”主题游的鲜活乐章。

通航的顺利进行,与大运河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密不可分。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水务、交通等单位,在全市开展流域水系溯源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面实践“以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联合调度外调水、本地地表水、再生水、雨洪水,开启市区内外“以水开路、以水引路”通达四方的生态新格局,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消劣Ⅴ”

“蚊子沟”变成“凤凰河”

“过去,一到夏天,这里蚊子成堆,平时遛弯儿都绕道走。”正在新凤河遛弯的李大爷说,“现在好多了,河里有鱼,岸上有鸟,上有蓝天,下有绿水,这新凤河呀,真的名副其实了。”

近年来,北京市聚焦影响水生态环境质量和公众切身感受的劣Ⅴ类水体,突出精准治污,以入河排污口整治为切入点,不断巩固治理成效。

尤其是大兴区新凤河,自2017年综合治理PPP项目正式启动以来,通过综合运用截污、治污及水生态修复技术,最大化发挥技术优势,构建了系统化的生态治理体系。水质从劣Ⅴ类改善至Ⅳ类,河道内水生植物覆盖度达70%以上,水生态提升明显。当年有“蚊子沟”之称的新凤河已经完美蜕变,变成了一条跨城区的水清岸绿生态廊道。

在抓好重点整治的同时,坚持整体治理,全面推进。2021年起,北京市全面启动消劣工作,以朝阳区、房山区、大兴区、昌平区、通州区为重点,“一河一策”制定“工程+管理”治理措施,2021年年底实现全市劣Ⅴ类河流的动态清零。2022年,北京市聚焦汛期水质波动,通过开展“清河”“清管”行动进一步保障消劣成果,运用监测、预警、通报等手段,严防劣Ⅴ类水体反弹。

2022年上半年,37个国考断面中,Ⅰ类—Ⅲ类的水质断面有26个,占70.3%,同比增加16.2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动态达到国家年度考核要求。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刘保献介绍说,经综合评价,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市五大水系中潮白河水系水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其次为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和北运河水系。

55.7%的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优良,其中,山区河流水质清洁、自然岸线保有率高、生态本底较好,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优秀”或“良好”,如怀柔区怀九河、延庆区新华营河、房山区拒马河等河流为“优秀”。

66.7%的城市重点湖泊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良好”,其中,昆明湖、圆明园湖、玉渊潭湖等均达到了“良好”。监测的18座大中型水库均为“优秀”或“良好”,其中,密云水库、怀柔水库、黄松峪水库、斋堂水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优秀”。

“强生态”

构建“人水和谐”北京路径

“之前评价水治理得好不好,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水环境理化指标来进行考核,现在的评价则更偏向生态指标,更加全面。”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四级调研员冯恺介绍说。

在参考国内外水生态调查方法和评价技术要求基础上,基于全市流域水系特点,北京市以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为重点,兼顾流域与区域、水里与岸上、宏观与微观,初步构建了包含水生生物、水质及生境等要素的流域综合评价办法,更加全面反映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

按照国家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2020年—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的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北京水生生物物种丰富,在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重点湖泊和大中型水库,监测到浮游植物134种、浮游动物231种、底栖动物284种、鱼类41种。

在北京市“三水统筹”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韩永岐介绍了近年来北京水生态修复所做的工作。

首先是监测、评估、摸清水生态环境质量家底,持续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在全市五大水系布设200余处监测点位,以理化、水生生物、生境为监测指标,涵盖河流、湖泊、水库等不同水体,定期开展调查监测。55%左右的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优良,全市五大水系均监测到清洁水体指示物种。

其次,“技术赋能”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水下观测、环境DNA等技术,在大兴区新凤河、丰台区园博湖率先搭建鱼类实时智慧观测平台,实现鱼类实时监测记录、人工智能识别等,更直观、便捷跟踪评价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带来的成效。

北京市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试点示范引路,持续推进河湖缓冲带建设与自然岸线保护,促进水体生态功能进一步恢复。2021年,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为67.9%,其中,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达到75%以上。特别是大兴区新凤河实施修复后,水质从劣Ⅴ类改善至Ⅳ类,河道内水生植物覆盖度达70%以上,水生态提升明显。

此外,北京市在丰台区河西地区探索新的修复路径,促进多要素、全流域的系统修复与改善。

来源:中国环境报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