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以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守全省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日前,记者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共办理生态环境信访22729件,平均每件办结时长31.8天,一次性化解率超过90.9%。全省未发生任何涉生态环境的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和大规模负面舆情。
主动办及时办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龙感湖工业园往龙感湖农场沙湖办事处桥东队高排干渠排污。”3月21日下午,龙感湖两名群众来省厅上访。“次日上午,我们赶赴现场,走访群众,监测人员现场取样,要求市执法支队认真调查、回复。”省厅应急信访处负责人介绍。3月23日,当地环保局会同经信局、建设局及园区管理办开展园区涉水企业专项检查行动,摸排企业23家,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今年以来,省厅落实信访件“一案三交”制度,实现信访事项全流程闭环管理。实施《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信访工作考核评分方案》,建立以“四率”(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一次性化解率)为基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考核机制。实行信访工作每月排名通报并纳入公共服务质量监测。
各级认真排查、梳理重复信访和积案,落实领导包案、接访和下访。上半年,省、市、县(区)级落实领导包案299件、接访482次(430批)、下访1039次(875批),化解积案208件。组织专班对信访投诉高频点位深入调研,了解矛盾症结,科学施策,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摸清涉生态环境领域矛盾纠纷底数,建立问题台账。
“我们把阳光信访工作平台的信访件办理时间由60天调整为20天,最快可当天受理转办、当天处理。”潜江市生态环境局大幅压缩了信访件办理时限。此前,群众举报一废品回收点拆解液化气钢瓶扰民,信访调处人员当即赶到现场调查处理。24日后设备全部拆除,村民向局里赠送感谢锦旗。
提速办暖心办
助企业补短板当好服务“桥梁”
加强指导,实实在在助力补齐环境应急能力短板。
4月24日,黄冈TCL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废物焚烧厂料坑自燃,暴露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应急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省厅两次实地调研,指导企业完善安全设施,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协调省监测中心站、黄冈市生态环境局,从硬件配置、软件提升、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帮扶。
4月29日,该公司完成了焚烧料坑风管及电机系统设备防静电跨接,一个月内开展了初期雨水操作、溶剂厂火灾爆炸事故等培训和应急演练。黄冈市生态环境局、监测中心迅速购置了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并参加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实地检验设备和人员实操能力。
主动走访调研企业,实地了解困难,精准助力,确保企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黄石市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请求协调支持项目升级、环评审批、产业规划调整、用地、用能等问题,“我们与相关省直部门、属地政府、当地有关部门及企业建立了联络员制度,每个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每周收集企业发展的新问题及前期问题解决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急信访处负责人表示。
通过与省发改、经信、自然资源等部门多次协调沟通,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产业规划调整和土地定界测量工作,已委托编制项目用地性质调整等论证报告。各项环评报告编制、规划环评调整和项目招商引资也正在推进。
时刻绷紧安全之弦
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和环境安全
今年来全省5起一般性突发环境事件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健全并落实联防联控机制。12个跨省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市级联防联控协议签订已完成。正有序开展跨省河流市级协议签订及省内跨市界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工作。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市县两级协同组织两次应急演练,充分检验了‘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的可操作性,为深入推进‘南阳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全省计划今年将有序推进完成31条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编制。
6月,湖北、江西、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开展赣鄂皖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隐患专项检查,对黄冈、黄石、九江、安庆、池州五市沿江岸线国控断面等18个点位联合检查,对跨省河流水质联合监测,形成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清单,建立“挂账销号”制度督促整改落实。
“坚持节日不‘打烊’、监管服务不断档,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为保障安全生产,省厅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地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帮扶等行动,采取突击检查、暗查暗访、夜查等形式,以涉重金属企业、尾矿库(磷石膏库)等为重点,检查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督促、指导企业建立风险隐患台账,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