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未来几年四川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到2025年,全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初具成效,成都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到2025年,城市(县城)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
针对当前城乡建设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等问题,《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城乡绿色发展一体化格局。
在促进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上,《方案》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部署,构建“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按照与人口构成、产业结构相适应原则,统筹区域、城市群和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住房建设。到2025年,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的格局基本形成。
《方案》支持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两区一城”。提出以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基础,合理确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规模和开发建设密度、强度,高起点规划建设,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多中心、组团式发展。
同时,实施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开展生态廊道、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建设,提升城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加强城市公园、体育公园等绿地和公共空间“微更新”。到2025年,城市(县城)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力争全省5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如何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方案》提出,要深入实施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六大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辐射广泛”的省级百强中心镇,推动有条件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和现代新型小城市。
到2025年,设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十三五”时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加快城乡建设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是关键。
在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方面,四川将实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加快转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传统城乡建设方式,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区域建筑能效提升。
城乡基础设施系统化建设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到2025年,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任务,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设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十三五”时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的比例达到60%。
根据《方案》,绿色生活方式将加快推动形成。到2025年,全省除“三州”地区以外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构建起成都都市圈“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地级市“公交+慢行”网络融合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实现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新增(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不低于90%。
在城乡建设管理提升上,《方案》明确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机制,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建设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加强综合管理、分析评价和监测预警。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科技项目成果库和公开制度,鼓励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共享创新成果,培育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的系统化应用。
此外,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管理,推动城市信息模型和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加强统筹协调、指挥监督、综合评价,有效解决城市运行和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实现“一网统管”。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共建美好家园。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