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现代生活中没有塑料,但的确应该寻找更多塑料的替代品。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寻求替代塑料制品的最佳解决方案。近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 2025 年要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
“以竹代塑”的倡议是2022年中国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旨在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据中国竹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竹产业产值达3606.47亿元。
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竹子在塑料发明之前,早已深入百姓生活,如今需要挖掘更多潜力。中国竹子产区,如何更好地利用竹资源,是能否从千亿市场受益的关键。
竹产地如何升级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竹材产量以及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发展竹产业有优势,且能极大助力“双碳”目标。
中国的竹子主产区分布在哪里?《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 年)》显示,全国主要产竹省(区、市)排名较前的依次为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广东、安徽等。其中恰好包含塑料制品产量较大的地区,如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安徽等。可以想象,“以竹代塑”会推动当地相关塑料产业更快向竹制品转型。
不过,竹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吴义强表示,目前全国竹资源浪费严重,80%的竹资源未被开发利用;而以竹材替代30%的塑料制品,年减排可达6156万吨二氧化碳。
竹产地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优势,从这个市场中受益?已有不少地方在实践探索。
竹子普遍生长在山里,采运困难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江西为例,该省竹林面积1765万亩,但受限于竹山道路、采运机械等基础设施不足,35%以上的竹林从未开发。相应地,其砍伐成本高企,毛竹价格近二十年未涨价,为450—650元/吨,而砍竹、运竹下山的直接成本超过350元/吨。竹子本身不值钱,营林积极性也受影响,导致经营管理粗放,低效形成循环。
对此,有的竹产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比如,福建南平出台政策,鼓励竹山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当地松溪县实施现代竹业项目,在竹山上铺设轨道,解决沿线几十户竹农运肥上山和送笋下山的难题。正如浙江省林科院院长张建所说,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和采伐,是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的重点。
而发展竹产业,必须做好竹加工。这方面,浙江安吉取得了亮眼成果。安吉不仅是竹产地,还集聚了全国一半左右的竹工机械及配件生产制造企业,形成了较完整的竹工机械产业链,直接从业者有3000余名。在此基础上,2022年安吉县竹产业总产值近166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竹林面积,实现了超过全国5%的竹业总产值。
这背后是资金支持。安吉2022年起出台多项“以竹代塑”地方政策,每年以2.5亿元政府性投入专项支持竹产业,2023年起连续5年共投入5000 万财政资金支持竹产业科技创新。
还有涉及城市消费端的一系列政策。比如,拓宽应用场景。以机关单位、住宿餐饮、生活服务等三大领域为重点,让竹制品进景区、进民宿、进酒店、进馆所、进商超、进街区;并寻求全链条融合,将竹林经营与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结合,带动竹企业发展。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陆莎也认同这些做法。她指出,“以竹代塑”落地成本较高,目前竹质一次性餐饮用品出口居多。政府可通过政策、资金支持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扩大规模化生产,以政府绿色采购先行,提高消费者认知,扩大竹产品市场。
其他“产竹大户”也积极布局。广东2022年提出,要大力推进竹林精准培育、竹子精深加工、竹文旅康养等融合创新发展。而贵州赤水聚焦生态竹木循环和绿色食品加工,重点发展竹浆造纸、竹木家具、竹笋食品,2022年生态竹木循环产值达42.87亿元,绿色食品加工产值11.1亿元。
瓶颈是科技创新
“行动计划”提出,与 2022 年相比,到 2025 年,“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要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当下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在建筑建材领域,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唐煜观察到,近年来使用竹材料增多,这和环保意识明显加强有关。他认为,未来若要增加竹材料在建筑建材领域的应用,需提高对相关辅助配件及加工器械的要求。
陆莎也提到,“以竹代塑”关键在于技术突破。相比塑料,竹子加工性能受限。比如,需要降低木质素含量,使木质素的基本组织更易与纤维剥离,制成竹浆进行再加工。攻克技术难题,才能实现更多产品替代。
这可谓任重道远。竹加工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于创新力量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并且融资困难,流动资金普遍不足。
由此,“行动计划”将科技创新提升列为重点行动之一。其中提出,组织“以竹代塑”相关科研攻关,指导培育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装备;加快研发先进制造装备,优化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竹林采伐、运输、加工环节机械化水平;支持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丰富“以竹代塑”新技术、新产品。
七大重点行动还包括产业生态培育、产销对接促进、重点场景替代、特色地区引领、社会宣传引导、国际交流合作等。还要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以竹代塑”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这些都有利于地方去化解竹产业发展中的困难。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