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集团在主题教育中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主业主责,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理论学习、干事创业、检视整改贯穿始终、一体推进,不断推进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做、往心里驻,让党旗在集团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一线高高飘扬。
坚持“真学真信”学思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聚焦主题、突出主线。集团党委紧扣学思想主线,研究制定主题教育实施工作方案,细化理论学习、干事创业、检视整改等重点任务清单4项13条,同步召开集团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坚持送书送学上门,将主题教育必读书籍统一购买发送到每个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工作站,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新党建工作指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重要论述以及在浙江义乌等地考察时重要讲话等,组织党员开展深学细研、专题讨论,突出流动党员全覆盖,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学、学而有为”,在学深悟透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立足本职岗位干事敬业的热情,确保主题教育的质量。
聚焦主责、一体推进。集团党委结合不划分阶段、不分环节的要求,主动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基层支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示范引领,紧贴公司发展战略和员工需求,党委带头联系实践学、创新方法学、及时跟进学,基层党员通过参加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建立分片联席、共学互商、揭榜挂帅等机制,党委班子成员主动领题,分片下沉门店走访调研、讲党课、与一线党员同学共研,坚定跟党一起创业的信心决心。针对流动党员多、工作密度强、工学矛盾突出等特点,开设“微云党课”“主题教育进行时”“学习心得”等专栏,运用“Hi党建”线上学习平台每日推送一篇原著原文摘编,线下开展主题党日一月一活动,多管齐下增强学习教育的有效性。
昆明滇池路分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和骨干集中学习研讨
坚持“真心真情”做示范,以学促干当先锋作表率
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集团党委始终坚持突出“关键少数”引领示范,推动党委班子成员和基层支部书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喊响“我在岗位当标兵”。在做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开展一次红色教育、一次党员讲学、一次志愿服务“三个一”活动,创优“Hi党建”品牌,组织每个支部深入开展“三亮三比”实践活动,动员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当标兵,携手每名员工共同做优管理服务、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丰富载体、主动参与。紧紧抓住企业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动员党员立足岗位当先锋作示范,带头践行“我在岗位当标兵”“我为公司献一策”“我为员工办实事”三大实践活动,响应党中央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号召,搭建“员工提、门店议、逐级报、集体定”党员参与公司发展的有效平台,推出“企校村”党建联建“山海青年”行动计划,带动青年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广泛开展“我为员工办实事”。畅通以党组织为主渠道的诉求表达解决机制,广泛收集员工困难诉求,推出“员工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作做到员工心坎上,让主题教育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帮解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
坚持“真抓实干”促发展,奋力推动党建强发展强
检视整改、刀刃向内。针对查找出来的部分新入职员工不亮明身份、门店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管理层示范带动不够3个方面突出问题,坚持边学习、边检视、边整改,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聚焦职责找准差距,深刻剖析正视问题,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问题清单,通过党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组织生活动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改”字贯穿始终,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员工能力培养,让门店一线员工看到实实在在的教育成果。
青海流动党员工作站组织流动党员和骨干集中学习研讨
转化成果,推动发展。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到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上,持续在抓生产经营恢复、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加力加劲,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顾客超过1.7亿人次,营业收入188.86亿元。坚决扛实链主担当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蓉城先锋·双百千”活动,在甘阿凉“三州”定点采购青笋、花椒等农产品,价值约7亿元;充分发挥美食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响应“蓉城先锋·链群赋能”行动,带动上下游、左右岸200余家产业链企业健康发展。简阳萌海科技生态谷项目启动建设、颐海工厂预计11月试投产,助力乡村振兴“企校村”党建联建的“山海青年”行动计划正在拓宽辐射范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使命担当。(徐慧彬 邓贵林)
编辑:李琳玉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