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藻类高效“吸碳”原理揭开

发布时间:2022-02-02 13:47:05   来源:中国能源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科技日报北京1月23日电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京都大学山野隆志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与吸收二氧化碳息息相关的“LCIB”蛋白质能够根据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同,在叶绿体内的不同部位发挥作用以便高效吸收二氧化碳。专家认为,该特性或许能够运用在其他农作物的品种改良之中。

山野隆志团队围绕生存在水中的藻类为何能在二氧化碳低浓度环境中维持光合作用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其中的部分奥秘。研究团队使用衣藻属(一种单细胞绿藻)来仔细观察“LCIB”蛋白质在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反应,得到了不同的观测结果。当水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LCIB”蛋白质就集聚在能够促进吸收二氧化碳的酶附近,去捕捉那些没能被酶吸收的二氧化碳。而在水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LCIB”蛋白质就扩散到叶绿体中,从细胞的外部吸收二氧化碳。山野隆志称,“蛋白质的序列信息不变,但其作用方式发生了变化”。

众所周知,植物能够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换为糖类。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也会随之提升。既往研究已经探明了藻类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通过“LCIB”蛋白质的活动就能够高效吸收二氧化碳,但此前科学家们并不了解其具体是在何种环境和条件下产生了什么作用。

研究团队认为,藻类高效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也能灵活运用在其他植物上,例如通过修改水稻和小麦的基因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就有可能提高相关作物的产量。今后随着研究的加深,或能探明藻类光合作用特性的形成原理。

编辑:马庆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