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只见西山青如墨、溪水潺潺流,小道上游人熙熙攘攘,却有着一种慢节奏的舒适感。去过的网友纷纷评论:“带家人去旅游吧,娱乐之中享受养生”“回归到了安静朴实的生活”……
石鼻镇是省级生态镇,罗田村是石鼻镇的一个自然村。几年前,这个吸引着众多游人的小乡村还是个无人问津的贫困村。是什么让安义的小山村发生了美丽嬗变?
整治“散乱污”企业,浓烟不见,蓝天重现
“以前附近不少开砖窑厂的,现在厂子都关了,环境也好了。”石鼻镇塘家山新村73岁的村民黄世财谈起环境的变化感慨道。
近年来,安义县将治理“散乱污”企业列为重点,分布在各乡镇的黏土砖窑治理更是重中之重。安义县采取“两断三清”措施,对18家砖瓦窑整治关停。此外,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引进高精尖企业,向低碳企业、智能企业及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转变。截至目前,安义县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共有64家。
“以前企业零散分布在各地方,一路走过去时不时就会看到几家企业,治理起来十分不便。”安义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说。
安义县在工业园区专门规划了土地,引导分散在各乡镇的企业有序进园,全县进园企业达200多家,提升了治污效率,降低了治污成本。
为全面落实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南昌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及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安义县还编制了《安义生态县建设规划》,重点审查建设项目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从项目建设源头上把好选址关。
2021年,安义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6天,创下了历史最优水平。
建设9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污水横流问题
罗田村在建村时利用地势的高低错落,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集洗涤、消防、养殖、排污、灌溉等作用于一体。这套排水系统为罗田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便利,然而水资源循环利用和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污水横流,影响乡村环境。
“农村生活污水是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们争取到江西省财政厅流域生态补偿资金1100万元,县、乡、镇筹集资金1044.42万元,用于解决农村污水问题。”安义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利用争取到的资金支持,安义县在104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建设了9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做到行政村全覆盖,解决了污水横流问题。
安义县还对农村生活垃圾采取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方式,交给第三方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100%;规范畜禽养殖,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规模以上养殖杨配套建设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77%。
近3年来,安义县潦河出境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达标率100%,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连连现身于长埠镇木马水库。
发展生态旅游,让田野成景区
阳春三月,20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层层叠叠,铺满了整个乡村田野,与古朴的民居交相辉映。
“以前,我们村环境脏乱差,到处是垃圾和污水。如今,村里道路干净了、农户庭院整洁了,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来我们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提起改造后的罗田村,村民舒杨健满脸自豪。
罗田村作为典型的农业大村,从前主要依靠小农经济为生,然而传统的农业经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2015年,罗田村被评为江西省级贫困村。
安义县决定把生态绿转化为旅游红,大力发展低碳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让基地成为景点。罗田村就是安义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典型乡村。罗田村以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为主线,以精品示范建设为新起点,重现了友山私宅、绣花楼、必友家屋、六甲香火堂等特色历史景点,让罗田村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近年来,安义县还围绕美丽乡村开展了乡村森林公园建设,精心打造湿地公园,立足自身生态优势,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走生态立县发展经济之路。2021年,安义县旅游业收入66.12亿元。
目前,安义县共有国家级4A景区1家,国家级3A景区5家,国家森林公园1座,省市乡村旅游点24家,并跻身江西首批“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
2022年,安义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正在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让“画里安义”更美丽。
编辑:徐爱杰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