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优良天数连创新高、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的同时,四川省金堂县生态环境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建设。8月16日,记者从成都市金堂生态环境局获悉,该县将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环境持续改善 彰显责任担当
金堂位于成都市区东北部,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圈重点发展县和成都市特色产业发展区,生态环保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较为繁重。近年来,金堂县着眼新的发展形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守底线、提质量、惠民生,狠抓“防、治、优”三大关键点,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切实降低大气污染物浓度,金堂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搞“一刀切”,突出加强工业、机动车、扬尘三大污染源治理,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创新高,顺利实现了“十四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开局。
“县域空气质量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综合指数在全市23个区(市)县中名列前茅。”成都市金堂生态环境局局长柯屹恒告诉记者,作为社会关注度较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成效最突出的领域,金堂县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十分显著。2021年,该县空气优良天数328天,PM2.5、PM10浓度在全市最低,优良天数、PM2.5、PM10均排名全市第一,PM2.5连续两年保持“20+”水平……一连串的数字,不仅反映出金堂生态环境面貌的深刻变化,同时彰显了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责任担当。
增强体系保障 确保措施落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的呼声愈发强烈。如何全面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金堂生态环境部门在探索实践中认识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离不开强有力的防控体系保障和长效管控机制。
为压实属地责任,一以贯之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金堂县坚持把打好蓝天保卫战作为强化生态文明实践、实现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部署、加快推进,全面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组织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县“三大办”常态化开展工作督查,确保污染防治力度不减、长期有效,全面形成小时预警、周调度、月评价、年考核常态化工作机制。
按照“行政区域为主,工业园区为辅”的原则,县域城乡被划分成18个网格,并公开选聘700余名网格管理员,通过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环境监管网络,有效形成环境监管合力,实现了大气污染溯源有根、治理有主,责权一致、规范运行的良好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环委会,为全面统筹全县污染防治工作、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柯屹恒说。
依靠先进科技 实施精准管控
有了防控体系保障,县生态环境部门科学施策,借智借力,努力用巧用好先进科技手段,有的放矢实施精准管控,切实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依托现有的全套高频激光雷达扫描系统,以及21个镇街小型空气子站、3个工业园区站、25个县城空气微站,适时开展VOCs走航监测,构建天人合一的智能监管平台,实现镇(街)、工业园区实时监测全覆盖,并采购PID、FID等便携式VOCS监测仪,提高执法效率。
此外,在利用“精准管控”APP,采用“人盯源”方式对建筑工地、汽修厂、涉气工业企业进行问题排查的同时,聘请省市环保专家,对5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把脉会诊”,收集梳理企业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三废”治理可行性及治污设施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厂一策”形成各企业“病历表”和整改“药方”,指导推动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金堂县通过对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开展污染防治科技帮扶,完成了家具制造、汽修等58个行业共138家企业的“集群整治”帮扶指导,查找整改问题100余个,同时完成580余家工业企业源清单调查更新,以及240余家工业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管理,实现了环境执法监管从重行政执法、轻业务指导向两者并重,环保业务指导从简单粗放向专业精准的重大转变,城乡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