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第一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骨干库人员名单,入选的12人都曾荣获过“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表现突出个人”。
“在全省建立起执法骨干库,将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对全省生态环境要案重案以及重点企业进行指导帮扶。”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负责人介绍说。
建立执法骨干库,是近年来江西省深化生态环境执法改革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江西积极转理念、变方式、强作风,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发挥执法“利剑”作用,让诚信企业安心生产,让失信企业倍增压力,为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动力。
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2021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西省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推动差异化监管工作方案》,实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守法企业在日常监管中的正面激励和示范效应。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或项目,做到原则上不主动进行现场检查,积极利用非现场执法检查和巡查,对企业正常生产“无事不扰”,切实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无事不扰’,但绝不是‘不闻不问’。”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推行正面清单并不意味着放松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内相关单位如果涉嫌违法排污等问题,将立即移出清单且不得再次纳入。
同时,结合双随机执法检查工作实际,江西省按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将企业分成A、B、C三类,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从而确定不同的监管频次。相较于A类企业每季度不少于25%、B类企业每年度不少于50%的抽查比例,信用状况好、风险小的C类守法企业每年度抽查比例仅为20%,合理减少了抽查比例和频次。以“信用惠企”为出发点,有效树立了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
此外,江西还推出“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对因非主观过错导致的违法行为,或者初次环境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2021年9月,九江市生态环境局成功办理了一起首次违反危险废物不规范贮存免罚案件,鉴于违法企业是初犯,且及时整改到位,主动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九江市生态环境局对其做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这不仅对企业违法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也人性化地给予了企业自查纠错机会。
目前,全省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企业2919家,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对清单内企业非现场检查次数9900家(次),通过非现场方式发现问题411个,依法免予处罚次数38家(次),并依法及时实施现场核查处理。
让违法失信者“无处遁形”
“这么隐蔽还是被逮个正着。”直到被查处那一刻,吉安三津盛景水质净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某对自己篡改在线监测数据超标排污的违法行为被发现还是一头雾水。
“这是我们引进第四方监理的功劳。”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谭励一语中的。
2021年,江西多地加快构建环境执法监管网络,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实行全方位、全覆盖的严格监管,第四方监理、无人机巡航、用电监管等智能化监管模式成功运用。抚州自全线铺开用电监管系统以来,共产生1308条异常警告,提供企业涉嫌不正常运行设施线索82条,及时有效制止和查处苗头性环境违法行为,真正做到“无处不在”。
严格的监管让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无所遁形”,而严厉打击则“利剑高悬”,倒逼企业自觉守法。
“环境行政处罚不好干啊,查到某个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后,马上就有一些人说情打招呼,要求减轻处罚甚至不处罚。”这是很多一线执法人员都深有体会的工作难处。
2021年,宜春市生态环境局与驻局纪检监察组同向发力,联合开展了“说情打招呼”专项整治,全面梳理应立未立、应罚未罚、避重就轻等问题41个,并落实整改责任,确定整改期限,有力推进整改,给妄想“说情走后门”的违法者敲响警钟。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局则于2021年12月出台了江西省首部专门对领导干部干预环境执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查处工作做出详细规定的登记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执法人员不如实记录插手案件查处的将予以处分,为干预执法行为打好“预防针”,进一步保障生态环境部门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此外,江西省还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省生态环境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江西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奖励标准由过去的最高10万元提高至20万元,举报奖励事项从10类增加至16类。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已全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违法举报奖励达48起。
促企业绿色生产“无微不至”
环境执法只是手段,促进企业绿色生产才是目的。
为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减轻企业负担,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统筹开展“进一家门、办多项事”专项执法大检查。统筹8个处室(单位)的11项重点执法检查事项,组织由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带队的6个检查组,统一时间、一同前往,赴各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2021年共检查企业523家,检查发现问题824个。
“这不仅帮助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还降低了对企业的打扰,激发了企业活力,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改革尝试。”各地企业和属地生态环境部门纷纷表示。
为企业减负的同时,还有到位的帮扶。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由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组建的帮扶组就赶往新余、上饶、抚州等地工业企业和园区开展帮扶核查。在新余渝水区一家铁矿石加工企业,针对核查发现的问题,帮扶组“深耕细挖”,就企业面临的难题“定向把脉”,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确保检查不漏项、帮扶不缺位、整改不敷衍。据了解,尝到帮扶好处的企业也更加积极主动,甚至会与帮扶人员讨论更加精细化的整改措施。
3月13日到17日,按照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年度监督帮扶计划,今年一季度监督帮扶工作也正式启动,生态环境执法局联合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及抽调的地市执法骨干共同组成监督帮扶组,对辖区内纳入全国碳市场的7家发电行业企业进行核查帮扶。帮扶期间,针对发现的30余个问题,进行逐一指导整改,并帮助企业完善2021年碳排放报告编制,切实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提供执法助力。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江西进一步优化服务形式,创新开展“非接触式”“线上云服务”,积极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送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污染治理难题。针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医疗机构等及时提供“点对点”帮扶督导。
“感谢你们及时过来帮忙指导医废处置工作,请你们多提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抚州市临川区云鼎医院负责人张云说道。
2021年,江西共办理服务企业事项3287件,全心全意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为企业绿色生产保驾护航。
“3月25日,厅党组研究决定全面正式启动开展‘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奋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主力军,助推江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服务江西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军介绍说。
编辑:马庆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