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擦亮底色 增添底气 厚植底蕴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回望我省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发布时间:2023-08-15 14:25:02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者(马婷婷)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当发展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建设美丽中国”,回望过去,我们不禁自问,生态之于吉林是什么?

是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东部天然林保护、中部黑土地保护、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效益不断释放的生态红利?

是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水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后百姓的笑脸?

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目标蓝图?

长白山的苍翠,黑土地的肥沃,科尔沁草原的绵延……或许白山松水的变化已经给出了答案!

五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吉林大地的生态守护之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百姓的殷切期盼中,绿意盎然。

擦亮生态环境底色: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土净景美

“这是第一次来查干湖,以前在视频上看过查干湖的冬捕,没想到初秋的查干湖也别有一番风景。湖水一望无际,望不到边的花海,真是大受震撼。”来自浙江温州的黄炜栋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期待已久的查干湖,“这是我们旅行的第一站,特别想看看吉林还能带给我们多大的惊喜。”

惊喜?是的!

花海烂漫、飞鸟翩翩,天高云淡、水动鱼欢……一湖碧水,一座“金山”。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查干湖,殷殷嘱托言犹在耳——“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千钧嘱托奏响了查干湖生态发展动人的旋律,让天空更湛蓝、山川更苍翠、水域更明净、生态环境更加美好,成为吉林人民心心念念、百折不挠的信念。

“我们要将这厚重的‘家底’守护好、发展好,使之更好地造福吉林人民,为全面振兴和永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蔡宝峰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着力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全面进入了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

五年来,全省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绿色底色更加厚重,美丽气质愈加彰显,逐步打造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长白山、查干湖”两块“金字招牌”、“东有虎豹、西有白鹤”两个“生态地标”。截至2022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由83.3%提升至93.4%;优良水体比例由71.7%提升至81.7%。

天地交相辉映,绿意融汇山水。短短五年,湛蓝的天空、荡漾的碧波、黑油油的万顷良田,是吉林人民可触可及的生态“福利”,更是吉林振兴发展的绿色底气。

增添生态安全底气:功能完善、系统良好、结构稳定

先看一组过去五年的生态数据:

“绿美吉林”行动累计完成造林绿化817.4万亩,森林抚育1830万亩;

近1200公里的河岸焕发新生,草原生态修复163万亩,保护与恢复重要湿地30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2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2.15%,湿地保护率45.22%,均较五年前稳步提升。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达到67.32,比全国高出7.72……

生态安全乃安身立命之本和永续发展之源。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我省五年来高标准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决定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必须树立大局观、全局观,算清长远账、整体账。”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王宏媛介绍说,我省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统筹考虑、综合施策。重大生态工程在稳步推进的同时,生态安全的监管也在不断强化升级。

截至目前,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36万平方公里,以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持续深入开展“绿盾”行动,违法违规问题整改率达到98.9%。

与此同时,我省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法治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多部环境资源保护法规,及时启动《吉林松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为加快生态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林网成格、草地成片、湿地镶嵌刷新绿色颜值,吉林正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蕴:绿色引领、项目支撑、协同增效

行驶在我省西部平原,旷野间可见不计其数的风车矗立,叶片缓缓转动。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西部得天独厚的风电资源,不仅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更为我省化工、汽车、农业等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

走进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风车叶片等零部件整齐地摆放在道路两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作为我省首个光伏制造基地,该生产线设计产能2吉瓦,目前全线满产。”在松原市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学介绍说,“这条生产线实现了产能最大、生产节拍最快、自动化程度最高,月产能实现150兆瓦以上,预计全年产值达25亿元。”

无独有偶。在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穿梭忙碌,大型塔吊巨臂挥舞……大安吉电绿氢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赵楠介绍说:“按照‘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全产业链设计,该项目建成之后的绿氢制备规模或将创目前国内之最。”

五年来,全省风光发电总装机规模翻了一番,由778万千瓦增至1587万千瓦,抽水蓄能由30万千瓦增至170万千瓦。

以项目建设为牵引,构建高质量发展底气,白山松水间绿色低碳的转型进程如行云流水——

长春市奏响新能源的华美乐章,奥迪一汽新能源、一汽弗迪动力电池等项目蓬勃兴起;吉林市传承创新绿色转型的序曲奏响,吉化乙烯、吉林化纤碳纤维等项目一一建成,产业焕发勃勃生机;松原市、白城市、延边州不负机遇,积极追逐绿色能源的星光,风光资源、水资源成为未来的明星,能源产业正在蓬勃生长……

在这片热土上,“绿色、项目、协同”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奏,加快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力打造“两山”转化的创新路径。



责编:李东健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