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6日讯 香港《南华早报》5月7日发表题为《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逼近,史上最热4月之后,亚洲将迎来超级高温》的文章称,气候科学家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将在2023年卷土重来,并带来炎热、干燥、火灾易发的环境。气象学家警告,今年亚洲各地的气温将打破纪录,随着亚洲遭受残酷的热浪袭击,未来可能难以招架酷热。
4月多国气温超40℃ 厄尔尼诺或在7-10月出现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全球灾害性天气监测月报显示,过去一周(世界时2023年5月8日00时-5月14日00时),印度北部、孟加拉国、缅甸等地出现38℃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超过41℃。
2023年4月,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南部、非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以及墨西哥、澳大利亚北部等,其中多地气温超过了40℃。高温热浪致使孟加拉、印度等国引发电力需求激增,不得不采取暂时断电的强制措施。
据《南华早报》报道,4月,泰国部分地区的气温高达50℃。印度孟买附近某地气温也接近45℃,导致至少有13人死于中暑,数十人住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气候专家霍顿表示,这么强烈的热浪不能仅仅用厄尔尼诺现象来解释,“其他事情也在发生。地球正在变暖,大气中的水分明显增多”。鉴于高温增加了干旱的可能性,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政府部门均采取了呼吁节约用水、提示警惕火灾或补充干涸水坝供水等措施。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预测,这种气候模式(厄尔尼诺现象)有八成可能性将在今年10月出现,最早在7月出现的可能性为60%。
5月14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召开防汛抗旱应急救援工作视频会。图片来源:国家消防救援局
5月中国多地或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今年汛情旱情形势较严峻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近日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3月上旬、4月中旬,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截至4月26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1.2℃,较常年同期偏高0.1℃;月内冷暖起伏变化大,有15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4月历史高温极值;23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温幅度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4月下旬以来,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二低。
5月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会较年同期偏高一些。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南部在5月下旬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天气过程。夏季是我国高温天气多发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华东、新疆等地气温偏高明显。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重庆大部、甘肃南部、新疆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偏高2℃。上述这些地区高温天气,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可能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天气。
5月14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召开防汛抗旱应急救援工作视频会。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极端天气呈多发频发态势,南北多雨、旱涝并存。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云南省经历了多年少有的干旱。今年的汛情旱情形势较为严峻。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华北、黄淮、西北等地偏多5成以上。预计主汛期松花江、嫩江、黄河中下游、海河、珠江等流域降水偏多2至5成,可能发生较重汛情,防汛救灾任务更为复杂。
会议强调,要根据气象等部门灾情分析研判情况,在高风险区域预置专业力量驻守备勤,部署周边力量做好机动支援准备,确保“力量跟着汛情走,救援抢在成灾前”。干旱地区队伍要成立志愿服务队和爱心送水队伍,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4月24日,海边度假的游客做好了防晒措施。资料图 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华北、黄淮等地迎首个高温天气 防暑降温要注意这些
据中央气象台15日预报,未来三天,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将迎来今年首个高温天气。15-17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北部及南疆盆地东部等地将有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山东北部部分地区气温可达37℃以上。但昼夜温差仍较大,公众需关注气温变化。
对于高温天气,北京疾控中心提示,避开一天中气温的最高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衣服。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口渴后不宜狂饮,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可适当补充一些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可多吃水果蔬菜。不宜过度吃冷饮。
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空调、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但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用空调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一旦周围有人中暑,应当立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通风;解开衣扣,用多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适当服用藿香正气等解暑药物,并尝试按压人中穴位等方法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