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占社会总碳排放40%的建筑业如何节能降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具有优越节能效果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如何在实现碳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6月8日,由株洲市住建局、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建筑专委会主办,伟大集团节能房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助力碳中和”技术交流沙龙在株洲青龙湾举行,来自国内被动式建筑研究、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精英近300人参加了技术交流。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又称作“被动房”, 它无需通过传统的采暖和空调等设备,仅依靠自身较好的保温隔热性和高气密性的外围护结构和带热回收功能的环境一体机,使用极少的能源,就可使建筑物室内实现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的效果,同时节能效果超过90%,是一种集高舒适度与超低能耗于一体的高品质建筑。
在中国电力生产仍大部分依赖化石能源的今天,建筑领域降低碳排放的关键仍然是建筑节能,这在参加此次技术交流的专家中间形成了普遍共识。中国被动式建筑联盟轮值主席、同济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所长张旭、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中国被动式建筑联盟荣誉主席朗绿科技CTO谢远建分别以“被动式建筑是实现建筑碳中和的重要解决方案”、“房地产行业碳中和的探索和思考”为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强、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会长、华南理工大学博导、教授赵立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彭晋卿、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所长阳小华、伟大集团董事会主席、总裁邓天骥、伟大集团节能房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冀宣等专家就各自对被动式建筑的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建筑节能协会的代表说到:基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碳排放的现状和特征,我们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对建筑领域来说关键就是节能,在建筑节能上下功夫,大力推动节能建筑和绿色建造的发展,建筑领域碳排放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能促进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当前,在节能减碳已成为未来行业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对包括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内的各种节能建筑和节能应用给予大力支持,让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发挥更大、更有力的作用。
市住建局相关领导讲到: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大户,减碳降碳将是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强调和主抓的重点工作,鼓励推广低碳建筑和低碳化生产方式,是我们主管部门和各位从业人员共同的任务和使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具有很高的节能效率,节能带来的连锁效应就是降低了碳排放,因此积极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对于助力碳中和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节能减碳工作,利国利民,关系到未来的长远发展,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
伟大集团董事会主席、总裁邓天骥首先对参加此次技术交流沙龙领导、专家和业内同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谈到:当前,国家设立“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要降低碳排放,最关键的就是要节约能源,要减少电量的消耗,因为目前我国近70%的电能来自于烧煤,每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相当于减少0.997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能实现90%以上的节能效率,一百平米被动房相比传统建筑全生命周期减少的碳排量相当于给地球贡献了10亩森林;被动式建筑优异的节能特性使其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具备独特的优势,必将为政府和社会所重视和推广;我们伟大集团目前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和升级,研发出了“第五代建筑”,它是集被动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空中庭院、智慧运营和主题文化为一体的崭新的建筑类型,它的碳排放将比被动式建筑更低,能满足未来人们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是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未来建筑。
据悉,此次技术交流沙龙的承办方伟大集团节能房股份有限公司是伟大集团旗下专业从事被动式建筑研发设计和建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在全国多地设计建造了被动式建筑近50万平方米,是国内从事被动房建设时间最早、数量最多、产品类型最丰富的节能建筑企业之一,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省级节能建筑示范项目。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