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第一次收钱手抖 之后就淡定从容 最终自食恶果

发布时间:2021-06-07 10:39:16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从‘女强人’到阶下囚,温雪景严重违纪违法案令人警醒。”日前,在河南省洛阳市市委党校举办的培训班上,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练忠杰给与会者上了一堂警示教育课,市政协办公室宣传信息科科长冯波在课后深有感触地说:“一定要以此为鉴,防止成为‘局中人’”。

温雪景曾是洛阳市原偃师市正县级干部,盛气凌人、强势独断,是不少同事对她的最大印象。温雪景曾经的同事、原偃师市妇联某干部告诉记者:“每次召开党组会时,只要有人提出与她不同的意见,她就会马上打断,说‘你不要再说了,就这么定’,许多干部都对她心有不满。”

据办案人员介绍,曾经的温雪景,也是个生活中受过磨砺、工作上追求上进的人。温雪景是家里的长女,15岁时其父亲因故去世。面对年逾古稀的祖父母、一病不起的母亲和三个年幼的弟妹,她毅然挑起家庭重担,一边坚持上学一边照顾家人。艰难的生活磨砺了她坚强干练的性格。

1980年,大学毕业的温雪景成为了一名教师,她积极上进,一心扑在工作上。仅工作2年,她就因优异的教学成绩被破格提拔为副校长,那年她22岁,成为当时偃师教育系统最年轻的副校长。25岁时,温雪景又被提拔为副乡长。2003年,她升任原偃师市副市长,成为市四大领导班子中唯一的女干部,这一年,她43岁。

工作以来,处处是鲜花和赞扬,温雪景的工作顺风顺水——教师、副校长、副乡长、妇联主席、副市长、统战部长、宣传部长,直至正县级干部。步步高升,让她在前呼后拥中渐渐自我膨胀,滋长了骄横之气,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给自己走上歧路埋下了隐患。

越来越霸道的同时,温雪景的心态也开始失衡。“当我看到社会上有人穿高档服装,出入高端酒店,一顿饭花费成千上万时,贪欲就爬上我的心头。只有从老板那里多收点钱,我的心理才会平衡。”温雪景说。

在扭曲的心理下,温雪景甘于被商人老板围猎,底线彻底失守。2010年,当时的偃师市计划以招商引资形式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时任偃师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的温雪景被任命为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符合招商引资条件的房地产商潘某为了能参与该项目的投资建设,给温雪景送了30万元现金。

“第一次收到这么大一笔现金,我手抖得摔了手机。那些钱像‘烫手的山芋’,我根本不敢往家拿,晚上睡觉都在做噩梦。”提心吊胆了一阵子,温雪景内心的贪欲还是占了上风,她悄悄将这笔钱用于个人开支,花钱变得大方起来。当第二次收到潘某的40万元时,温雪景已变得淡定从容,随后的第三次、第四次……温雪景都心安理得地收下,共计收受潘某160多万元现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被潘某成功围猎后,温雪景便答应将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给潘某,在项目出现问题后更是不顾民怨很大,频频为其摆平麻烦事。

此外,温雪景还与时任偃师市体育局局长串通勾结,为潘某提供非法庇护和帮助,使本应属于国家资产的商业用房由潘某个人对外出租,租金收入超过1000万元,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

“我一直认为这个项目如果出问题是建设和规划部门的职责,反正我对合同法和图纸建筑结构不熟悉,责任不大,就算追究最多是失职失察。”她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自以为找到了后路,不担当、不作为,最终犯下严重过错。

案发后,洛阳市纪委监委全力追缴涉案财物,共追回商业用房11800余平方米(价值7000余万元),租金1000余万元,违纪违法资金2000余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26亿元。

在欲望的支配下,温雪景失去了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连踩“雷区”、频触“红线”,在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手不收敛,胆大妄为、心存侥幸。

“收钱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没有外人知道,那些老板都向我保证绝不说出去的,即使他们说出来,我觉得也找不到证据。”温雪景自认为躲在他人身后,就可以做到“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但这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心存侥幸、对抗组织终究只能自食恶果。

背负着家人的殷殷期望,温雪景花费了二十多年的心血,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正县级干部,成为他人眼里风光无限的“女强人”。而贪欲却让她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失去了家庭幸福、人身自由、名誉尊严,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

“所谓的权力、地位、金钱都代表不了什么,离开组织赋予的地位,我就像蚂蚁一样渺小。”2020年12月,温雪景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并处罚金25万元。身处囚室的温雪景彻底醒悟,却悔之晚矣。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