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为何有些问题地方发现不了,而环保督察却能发现?环境部回应

发布时间:2022-07-07 09:07:53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何有些问题地方发现不了,而环保督察却能发现?环境部回应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介绍情况 中国网 图

7月6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出席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据其介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向纵深推进,七年来,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中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现在总体完成率达到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经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

两轮督察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到目前为止完成整改28.5万件。

此外,到目前为止督察已公开了262个典型案例,其中涉及环境污染、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的占48.5%,涉及生态破坏、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占33.2%,涉及弄虚作假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18.3%。

为什么有一些问题地方发现不了,而督察进驻一个月就能发现这么多问题?

对此,翟青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问时表示,这个问题有一定代表性,“我们也经常能够听到类似的提问,当地一些领导同志对部门的同志说,你们怎么发现不了,人家来了一个月为什么就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性质还很恶劣。”

翟青表示,发现问题是督察的首要职责,如果不能发现问题,督察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为能够精准有效的发现问题,督察坚持首先瞄准方向,把督察重点定下来,根据每个省份的生态环境特点和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情况,来研究确定督察需要关注的重点和查找问题的方向。比如,有些地方要关注江河源头的保护情况,有些地方要关注保护区的保护情况,有些地方要关注黑土地、森林保护情况,有些地方可能会更加关注高原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督察进驻只有一个月,但事实上,准备工作往往有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在进驻前夕,督察人员从日常掌握情况中梳理线索,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开展大范围的暗查暗访,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督察中,还注重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发现问题,提高督察组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在督察进驻前夕形成进驻工作手册,每份手册都至少有40—50页,基本上都是问题线索,有的已经提前进行了取样和影像取证,这些前期准备,为查实问题打下扎实基础。

翟青强调,督察发现问题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群众,“群众投诉举报是发现问题线索的‘金矿’,我们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驻前,就从日常投诉中梳理线索,进驻后专门受理群众来信来电举报。每一批督察、每个省份都能收到几千件群众的举报,督察人员深入分析,开展现场核实,从中发现了大量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线索。”

除了这些基本因素外,督察人员敢于坚持原则、顽强拼搏、顶着压力发现问题也很重要。有的督察组的同志为了查实一个违法的案件,连续蹲了四个晚上,前三个晚上都是无功而返,到了第四天凌晨三四点钟,终于抓了个现行。

不过,翟青表示,从这几年的工作情况看,一些地方平时发现不了这些问题,除了有些问题确实不容易发现,需要一些经验、技术手段外,也有少数地方不敢动真碰硬,甚至于明明知道问题却不能直面问题,遇到问题绕着走、往后拖,这些情况也是存在的。

他强调:“只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敢于担当,作风过硬,就没有查不到的问题。”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