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雪域高原巨变背后的精神“密码”

发布时间:2021-08-22 18:13:32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雪域高原巨变背后的精神“密码”

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7月21日至23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的第一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雪域高原,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他深入农村、城市公园、铁路枢纽、宗教场所、文化街区等,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

在西藏,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是什么力量令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让“地球第三极”焕发蓬勃生命力?

跨越式发展背后有一份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从“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到孔繁森精神、爱国守边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一个个伟大精神伴随着西藏的解放与发展而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扎根雪域高原,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精神高地。

——“老西藏精神”:让幸福的花朵开遍全西藏

雪域高原巨变背后的精神“密码”

西藏军区军史馆里一份发黄的电报,记录着“进军西藏”的历史。1950年3月,以十八军为主力的进藏部队遵照党中央、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一面进军,一面建设”的重要指示,从多个方向同时向西藏挺进,拉开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大幕。

出征誓师大会上,全体指战员庄严宣誓: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让幸福的花朵开遍全西藏!

这支进藏部队在高原徒步行军3000公里,翻雪山、蹚冰河、宿草地,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使命。刚解放的西藏,政治制度落后、经济“一穷二白”。这群舍生忘死才取得胜利的解放者,又咬紧牙关,“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为西藏解放和发展奉献出自己的青春韶华甚至宝贵生命。

在这些“老西藏”身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品质凝聚成了“老西藏精神”。

——“两路”精神:书写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华章

人民解放军进藏时,西藏是全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地区。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四川、青海等省各族人民群众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11万人的筑路大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拼搏,以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的代价,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他们用信念和生命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这两条公路的建成通车,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孔繁森精神: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我在哪里发生的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西藏林芝市鲁朗镇全国援藏展览馆里,孔繁森的日记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

这位援藏干部生前两次进藏工作,1992年底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工作期间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前往新疆塔城考察边贸事宜,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这位刚进藏时就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好干部,最终把生命献给了西藏。

踏着榜样的足迹,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踏上雪域高原。三年是一批援藏干部的工作周期,而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选择了“三年又三年”。

——爱国守边精神: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八个字让人们认识了卓嘎、央宗两姐妹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

他们生活的玉麦乡隶属西藏山南市隆子县,位于中印边境,是我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在上世纪,这里曾被外界称作“三人乡”,因为从1983年到1995年12年间,玉麦乡仅有乡长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一家3口,他们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国土。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是桑杰曲巴临终留给卓嘎、央宗两姐妹的话。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了一封信。在信中,总书记说:“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我向你们、向所有长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雪域高原巨变背后的精神“密码”

伟大的精神总能给人以奋发前行的力量。70年来,由黑暗到光明、由落后到进步、由贫穷到富裕、由专制到民主、由封闭到开放,西藏走上了康庄大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经济年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城镇化率上升13个百分点。经过不懈努力,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6万人从山高地远的苦寒之地搬迁到河谷城镇安居乐业,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伟大精神的指引下,一幅更加壮美的新画卷定会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