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瑞士“环保少女”,呼吁中国停止使用筷子,她是何许人也?

发布时间:2021-01-13 14:47:24   来源:青墨断笺文史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瑞士“环保少女”,呼吁中国停止使用筷子,她是何许人也?

  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一位16岁的雅典少女,一双餐具筷子,她是环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它是中国人发明并使用的餐具,原本并没有什么交集,可就是她激进的环保理念与中国的筷子产生了强烈的摩擦。孰对孰错,让我们一探究竟。

  筷子的身份大揭秘

  筷子,是中国的主要餐具。它历史源远流长,3000年前在商朝末期就曾出土过象牙筷子。在先秦时代名字为"梜",汉代时称为"箸",明代开始别名称"筷"。筷子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称呼,但文人雅客仍称筷子为箸,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也保留了箸的的称呼。

  在中国,大部分常见的筷子都是用木头,竹子制成的,当然还有不锈钢钢,塑料等非传统意义上的筷子。筷子不单是中国人使用,在其他国家也会看到它的身影。1000多年前朝鲜人就将引入自己的国家,是最早引入筷子文化的中华境外地。在日本,泰国,当地人使用筷子早已习以为常。在西方,意大利人利玛窦在《中国札记》较早把筷子介绍到欧洲。筷子毫不夸张已经拥有了国际范。

  瑞典少女何许人也?

  她叫格蕾塔•桑伯格,她是16岁未成年的少女,当然她有一个身份不容忽视,那就是瑞典青年活动人士、政治活动家和激进环保分子,更评为《时代》2019年度人物、2019年全球十大杰出青年。当同龄的中国孩子还在准备高考,瑞典的孩子已经成"大家"了。

  在这之前,这位激进的环保主义者曾经狠狠的抨击过餐具筷子,原因就是它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木头和竹子,她认为更多的人使用筷子,就意味着会有竹子和树木被砍伐,有违环保理念,会破坏生态平衡,她基于自己的环保理念呼吁停止使用筷子。

  众多荣誉加身,光环围绕。那她在西方的名声到底如何?令人惊愕的是西方人对她的评价大多数是消极的,愚昧无知被误导,天真善良又理想,缺乏经验充大佬,哗众取宠搏关注。

  有西方人说道,他对格蕾塔•桑伯格的评价并不高,他不能理解她为何会在蒙特利尔气候大会上取得胜利,赢得满堂喝彩。她一概而论,否认那些为环境保护付出心血的国家和人民,宣扬所有国家都漠视环境的恶化,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

  还有人这样评论到,如何在十几年前,当我还幼稚不成熟的时候,或许我会被她的正义凛然所感动,但如今我已不再是理性化的小孩,我已经拥有了成年人的视角,对我而言格蕾塔•桑伯格是毫无依据的主张,带有自我情绪的指责。

  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对她的反对者,而不是支持者,在西方人眼里,她只是一个口若悬河的演讲者,而不是一个伸张正义的实践派,她只有诗和远方,却忽视眼前的苟且。在众多西方民众眼里,格蕾塔•桑伯格还是个负面形象代表。

  之所以受到众多西方人的"不理解",是因为格蕾塔•桑伯格的环保理念拥有太多的不切实际——停止化石能源的使用,它将意味着全球近八成的经济发展活动的关闭,人类将倒退回到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原始社会,我想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能否养活全世界76亿人?答案,不言而喻,会有大部分的人因为饥饿而死去。

  完全取缔取缔燃油车、燃油飞机,这也是让人不可思议的?面对远距离的旅途时,不是所有人会像她一样有钱有能力,乘坐价值数百万欧元且细致到避免绳索阴影干扰太阳能电池板工作的帆船,那这些人如何出行?难道倒退到古代,唐玄奘二十年天竺一游。

  至于改吃素,其中缘由是因为气候专家将人食用肉类太多列为导致全球变暖的因素之一,不吃肉,一方面人们的摄入的蛋白质等不够,身体所需要的的营养缺乏。另一方面,由于身体免疫力下降,会导致更罕见疾病的发生。

  这样的环保理念,我只能说:想法不美好,现实也不可能。

  至于她停止使用筷子的言论,也是荒唐且不切实际,我们可以尽量规避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但是停止其使用,简直是天方夜谭,全国使用筷子的人数极多,人众极广,尤其是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悠久,并且早已习惯的筷子这一餐具,停止使用,的确"不可理喻"。我们可以改善筷子的材质,使用更加环保的材质,像不锈钢等。我们不能过度理想而不顾现实。

  地球"母亲"难堪,人类"儿女"惭愧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对待问题我们要辩证统一,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格蕾塔•桑伯格的环保理念的确过于的不切实际,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虽然她只是个学生,但她希望能通过自己小小的力量让全世界政府重视起环境来,并将改变气候变暖作为第一要务。但就是这一举措,她一爆成名,近百万的网友到到她的社交平台上支持她的行为。

  但是,成名了的格蕾塔•桑伯格越来越飘,她自发组成了"Friday for Future"的行动,借此号召全世界青少年在每周五的时候都不去上学,通过辍学这一举动,青少年通过自己的力量来逼迫成年人们关注气候问题。但是学习应排在第一位,辍学并不是上上选,我们不能因小失大。这也是她在西方名声不佳的原因之一。

  但是无奈格蕾塔•桑伯格的号召力过于强大,各地的青少年纷纷加入到周五罢课中来并以此当做一种荣耀。与此同时,为了全身心投入到环保中,格蕾塔•桑伯格辍学了。格蕾塔•桑伯格把自己在世界各地演讲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No One Is Too Small to Make a Difference》,借此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格蕾塔•桑伯格的环保理念值得商榷,而且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赞同她极端激进的环保理念,她之所以被各个国家推崇,有两方面的人在推波助澜——政客想借助环保捞取选票,媒体想塑造青年偶像吸引眼球。

  格蕾塔•桑伯格的出现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正确看待她的环保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