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打好“组合拳” 擘画“新蓝图”——朔州平鲁区高石庄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10-13 21:26:47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返乡青年创业、绿色生态玉米规模化种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村、长城沿线文旅发展正如火如荼……与此同时,连家窑村的白菜、店湾村的大蒜,搭上农业物流园区的顺风车,重塑上百年品牌及美誉度。昔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因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文旅融合,探索区域联动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成为晋北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一股“新势力”。

这股“新势力”主要表现在,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出六套“组合拳”,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擘画出经济发展“新蓝图”。

拳法一:返乡青年创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高石庄乡以增收致富为出发点,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强力打造周家庄村成为晋北肉牛养殖产业示范村,为提振养殖业搭建致富平台。

打好“组合拳” 擘画“新蓝图”——朔州平鲁区高石庄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在推进肉牛养殖产业中,周家庄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大力发展养牛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朔州市委统战部、宣传部,市人民检察院等帮扶单位的优势,为提振养殖业给予项目资金支持。2017年以来,周家庄村常住村民45户85人中,22户大兴肉牛养殖业,现存栏肉牛984头。其中,脱贫户劳动力回流发展养牛业5户7人386头肉牛,村集体养肉牛27头,50头牛以上的养殖户有7户,有4户养羊上千只。脱贫户土占义是周家庄村一名老党员,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帮扶下,凭借过硬的养牛技术,不但常年养殖存栏肉牛保持在80头以上,还带领村民发展养牛业,成了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

随着养牛产业链的持续发展,周家庄村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4个饲养棚、700平方米的饲料棚和800立方米的青储窖,极大地提升了养殖服务水平。同时,给予养殖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本村脱贫户张吉生在包头市发展养殖业。今年8月,他带着76头肉牛和130多只羊返乡创业,以饱满的热情为周家庄村养殖业发展增加新动能。

拳法二:创新科技兴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败虎村立足产业优势,推广连片种植的科技兴农战略,引进朔州市雅博农牧有限公司千亩糯玉米种植和兴建加工厂项目。计划种植3000亩糯玉米,年产鲜穗900万穗,每穗速冻保鲜增收1.5元,年创利润1350万元。公司运营建成“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种植产业链生产体系,预计为当地农户年每亩增加1800元的经济收入。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利用当地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实行“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统一提供糯玉米技术加工、存储服务,统一生产、统一收购。在产业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力争达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拳法三: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高石庄乡蒋家坪村借鉴运用“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科学规划村容村貌、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有效提升蒋家坪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共享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村民增产增收、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好“组合拳” 擘画“新蓝图”——朔州平鲁区高石庄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打好“组合拳” 擘画“新蓝图”——朔州平鲁区高石庄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自然生态扮靓传统民居特色。蒋家坪村始终把保护生态、保留传统作为乡村振兴的最大特色来打造,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民居、民俗民风特色。投资300万元整修民宿窑面820立方米、硬化道路4800平方米、新建游乐广场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24盏,改造厕所32座,人居环境、民俗民风得到了显著提升。

肉牛生态养殖园产业振兴树典范。高石庄乡统筹5个集体资产少、产业同质化的村庄组建联合体,抱团发展肉牛养殖产业,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4.3万元。2023年已实现销售收入27.3万元。村级50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稳定在2万元以上;苏晋能源集中式光伏项目荒山荒坡光伏租金每年收入达8.12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突破40万元。在“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中,重点规划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将部分旧窑庭院改造成了民宿客栈、农家小灶、特色农产品超市等,进一步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党建引领打造“清廉村居”样板。驻蒋家坪村工作队强抓基层阵地建设,协助村“两委”开展村级事务活动,坚守阳光透明、有序规范的民主公开制度赢得了全体村民和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8月23日,省级评估组对朔州市申报的“全省清廉村居示范村庄”进行了考核验收。同时,通过村规民约、星级文明户评选、党员积分管理、爱心超市兑换等措施,引导村民培育良好的家风民风,多年来没有发生一例邻里纠纷、阻工拦工等违背村规民约的现象。

拳法四:长城沿线文旅民宿产业互融共进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高石庄乡拓展长城沿线村新业态,以古长城遗址、古战场遗迹、边塞风情为载体,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文化街和周边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长城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晋蒙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新亮点。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推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村庄民宿产业提质增效,高石庄乡持续开展了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在“隆庆和议”签订地败虎堡(现在的败虎村),如今映入眼帘的是雁门关外万亩油菜花、千亩向日葵的田园盛景;以七墩村为代表的“长城人家”,是山西最北端的隘口,与内蒙古清水河接壤,毗邻明代古长城。2016年12月,七墩村被住建部授予“中国传统村落”称号。被誉为高石庄乡“明长城第一墩”的二墩村,和美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强劲,集体光伏年创收达14万元。

高石庄乡聚焦接待服务、安全管理、文明乡风、游客住宿体验等软实力,在民宿产业、窑洞庭院等硬件上不断提档升级,民宿农家乐主体数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高石庄乡“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民宿村落、农家饭庄、明长城文化和明海湖、北固山旅游景点,已成为朔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文旅产业的中坚力量。

拳法五:种植特色产业重树百年大蒜品牌

为了重塑店湾大蒜产业品牌,让上百年的特色产业兴旺起来,朔州市区两级宣传部驻乡村工作队、店湾村“两委”与当地老蒜农多次座谈交流,对店湾村大蒜的种植属性、栽培技术、产地环境、土壤气候、产品销售等进行了翔实的考察研究,并赴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向应县小石口村、内蒙古清水河新窑村蒜农取经,邀请应县小石口老蒜农前往店湾村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了解掌握种蒜技能,为打造店湾村大蒜特色产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加销种植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好“组合拳” 擘画“新蓝图”——朔州平鲁区高石庄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大蒜种植系劳动密集型经济作物,从播种到收获主要靠人工栽培。种植30亩大蒜试验田,预计需要100多个务工劳力,可带动店湾村31户脱贫户务工增收。选用自产良种蒜瓣育苗,每亩种植投入3000~4000元,收益1万元左右,纯收入6000~7000元,为村集体创利增收15万元。

拳法六:现代农业物流园促高石庄乡全面振兴

高石庄乡是平鲁区的农业大乡,小杂粮、猪牛羊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高石庄乡整合横穿高石庄乡的109国道两侧商户、厂房、土地等现有资源,布局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物流园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山西晋北小杂粮加工、肉制品贸易集散地,结合物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以产业振兴引领带动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周边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高石庄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布局“绿色、和谐、智慧、美丽”的高石庄乡现代农业物流园项目,实行整体规划、分期使用,打造集贸易、仓储、物流、农产品电商销售、小杂粮加工、猪牛羊肉制品贸易于一体的集散地,集汽车配件维修、民宿农家乐、蒙古草原风情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贸易基地和仓储物流派送中心。

来源:朔州市新闻宣传中心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