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5·22特别报道 | 大熊猫为何在这里好巴适?

发布时间:2023-05-22 09:08:33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四川作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物种基因库之一。本报记者就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接下来将采取哪些举措继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问题,采访了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

中国环境报:去年播出的大型自然纪录片《生态秘境》系统展示了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还获得很多奖项。请您介绍一下,四川生物多样性有哪些特色?未来,四川将如何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雷毅:四川生物多样性有以下特色:生态系统多样。四川横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五大地貌单元,包括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和寒带六个气候梯度。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貌条件、复杂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除海洋以外的多类型生态系统。

物种丰富多样。四川有高等植物140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攀枝花苏铁、珙桐、红豆杉、杜鹃花等,其中享誉世界的杜鹃花,全世界约有900余种,四川就有180余种,90%以上的种类为我国特有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雪豹、黑颈鹤等。保护成效明显。通过不懈努力,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明显。全省现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居全国第一,较第三次调查新增181只,若尔盖湿地内活动的黑颈鹤种群数量由2004年的320只上升至2022年的近2000只,“植物界的大熊猫”—距瓣尾囊草的种群数量从2026株恢复至如今的4800余株,消失多年的鳗鲡、红唇薄鳅等土著鱼类也重新出现在了赤水河流域。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推动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格局。一是要推动各级市(州)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按照《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责任分工方案》抓好落地落实,组织实施好《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2022—2030年)》。二是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开展上下联动,推动同级部门及上下级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各方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格局。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协作。在推动落实责任分工基础上,推动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并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资源特别是物种资源数据共享机制。同时,还要鼓励公益组织、民间机构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工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为引领,加快编制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特别是要高水平实施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宣传。一是充分利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科学知识、典型案例、重大保护成果等宣传。二是推动阿坝、甘孜、凉山、成都、绵阳、广元、巴中、达州、雅安、乐山等市(州)建设一批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基地,鼓励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科研机构与乡镇、街道办事处共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夯实“最后一公里”。三是宣传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中国环境报:据悉,四川已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目前进展如何?将从哪些方面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法律支撑?

雷毅:四川省是生物多样性大省,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法规十分必要。

目前,我省正在前期立法调研,准备理顺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监管、健全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和解决惠益分享及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破题,力争规范管理行为,实现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解决监管盲区和弱项。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计划已报省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立项论证审查。

中国环境报: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四川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雷毅:经科学评估,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5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基本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有限认为活动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严把建设项目不可避让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内有限人为活动审查关,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截至目前,已完成79个项目不可避让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论证审查,从源头上减少项目建设等人为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二是依托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重点关注人为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021-202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试点,对生态环境部移交的1208个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积极组织核查整改。将危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行为和整治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专项行动。

三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进行监督,对生态破坏严重、整改行动缓慢、弄虚作假、责任不落实的,采取函告、通报等措施督促整改。

四是将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纳入生态环境领域相关考核,推动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奖惩任免及开展生态补补偿的重要参考。

编辑:李琳玉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