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遵义:生态渔业护了生态富了百姓

发布时间:2023-07-28 11:03:13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遵义市播州区苟江镇桥头村高位池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10个养鱼池已投入运营,鱼池上宽下窄呈锅状,高5.8米,底部开设的排污孔能将鱼儿的粪便、饲料残渣等直接排出,最大程度保证水体的清洁。

水车增氧机、微孔增氧机正在高速运转,给鱼儿们提供足够的氧气的同时,推动水在池中不停流动,鱼儿随着流动的水不停游动。

这里原本是一片采石场,因附近修建了高铁,加上矿产资源枯竭,2016年,采石场关闭实施修复。

矿山恢复后的土壤比较薄弱,短期内种植粮食产量并不高。遵义市鑫水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富家本有渔业养殖的经验,多次请遵义市和播州区畜牧渔业站实地指导。2021年,王富家开始筹划建设高位池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今年3月,基地正式投产使用,产能100万斤,带动当地15人就业。

吴光浪是该养殖场的一名技术工人,他原在构皮滩库区湄潭区域搞网箱养殖,转产上岸后,因为拥有丰富的养殖技术,他被聘到这里负责技术。上班时间灵活,工资收入还不错。

吴光浪说:“我们这里养鱼的水源是当地的饮用水,水质很好,鱼在水中也在不停运动,鱼的肉质很紧实,很有嚼劲。”

鱼池底部的排污管进入沉淀池经过尾水处理器,实现干湿分离,固体部分发酵后变成肥料。水继续往下流入鱼菜共生基地,通过种植漂浮水生蔬菜,吸收水里过剩的氮、磷等元素,在促进蔬菜生长的同时,有效降低水体里的氨氮、亚硝酸盐,最后水进入生态净化池,变干净的水再被抽回养殖池养鱼,实现了养殖尾水不外流,达到了节水、节地、节饵等效果。

近年来,遵义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创新渔业养殖方式,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推动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水产品市场供给。

节水生态渔业是遵义市目前以及未来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式。节水生态渔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遵义市因地制宜创新引进了集装箱循环水、陆基圆池、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等一系列设施化生态渔业技术模式。

在播州区乌江镇老君关村,该村引入乌江支流艾田河的水实施跑道内循环养鱼,跑道内养鱼,外塘养水的内循环养殖模式,跑道长22米,宽5米,鱼儿在跑道内游动,动力设备将污物推到固定位置通过管道直接排出,同时带动水的流动,既保证了水体的清洁,又实现了鱼儿能随着水体游动,让鱼肉品质更好。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子松介绍,该养殖渔场按照“党建+村集体经济+农户+养殖大户”的方式进行经营,共建设了8条跑道,7个水塘,年产能20万斤左右,带动当地户增收两万元左右,当地产的鱼主要供给当地67家乌江豆腐鱼商家,以保证乌江豆腐鱼的品质。

为拓宽渔业发展空间,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遵义市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聚焦生态渔业全产业链发展,紧紧围绕设施渔业、鲟鱼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渔业、水产品加工及休闲渔业等方面,狠抓生态渔业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同时,以行业前沿为引领,外聘专家院士作为技术依托,加强现代生态渔业科技支撑,持续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组建遵义市畜牧水产技术专家服务团,不断提升技术服务。实现了水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渔业技术模式不断优化,主体培育力度不断增强,渔业品牌打造不断提升,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不断改善。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