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静”候佳音! 汕头“绿色护考”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3-06-23 10:43:45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每年6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时间。为给全市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和考试环境,广东省汕头市生态环境执法局联合汕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各分局开展“绿色护考”专项行动,全力做好中高考“静音”保障工作。

宣传引导,提前消音“护考”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提前谋划护考工作,4月24日,印发《汕头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高考、中考期间“绿色护考”行动方案》,提前对考点和考生住宿地周边地段等污染源开展全面排查,及时消除涉考环境安全隐患。5月24日,向社会发布《关于汕头市2023年高考、中考期间禁止噪声污染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并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进行宣传。在高、中考期间,汕头市建成区内严格禁止噪声污染,各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对噪声污染实施特别管控。 

澄海分局召开绿色护考建筑施工提醒会,向辖区在建工地负责人宣读《通告》,要求各相关单位务必知法守法,同时强调对“绿色护考”期间顶风违法施工扰民的单位坚决依法严厉查处。

南澳分局召开南澳县2023年高考、中考期间禁止噪声污染工作会议,对全县12个施工单位和2个建材企业进行集中约谈,宣贯解读新噪声防治法,传达《通告》要求,并对接南澳县电视台循环播放《通告》。

潮南分局提前介入,印发《关于2023年高考、中考期间禁止噪声污染的通知》,对考点及考生住宿地周边各类污染源开展“地毯式”巡查,做到“不漏一处,不留一患”。

牵头联动,齐抓共管“护考”

噪声污染来源复杂,涉及面广,汕头市相关责任部门加强协调,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及时高效整治噪声扰民问题。

4月17日、18日,汕头市生态环境执法局联合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属地分局走访多个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向施工单位宣传考试期间环境噪声污染监管工作要求,要求建设单位合理调整工序,严格落实管控要求,杜绝出现噪声污染等影响考试的行为。

龙湖分局针对辖区内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餐饮油烟污染等突出问题,制定出台《龙湖区噪声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龙湖区餐饮行业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联合区公安、住建、市监、城管、街道综合执法、居委和物业管理方等多个单位,对万象城润街、幸福里小区底商一带的在营酒吧和餐饮经营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责令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单位限期整改。

金平分局牵头建立健全区域噪声管控联动配合制度,制定并印发《金平区区域噪声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并在考试前夕联合石炮台街道、区公安、市监、消防、城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对茶座、KTV等娱乐场所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现场送达《通告》,全力为考生营造安静的备考环境。

正值《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噪声法》)施行一周年之际,汕头市生态环境执法局召开汕头市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暨《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培训会议,学习宣贯《条例》和新《噪声法》,并精心部署高考“静音”工作和噪声污染防治交叉执法“大练兵”。6月1日至6日夜间,汕头市生态环境执法局机关牵头各分局组织开展“大练兵·护考交叉执法”行动,执法人员对投诉热点进行巡查并现场要求各单位落实《通告》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时间,杜绝噪声扰民问题出现。

专人专班,强力加持“护考”

考试期间,汕头市生态环境执法局成立“绿色护考”督导工作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分别带领督导组对全市各考点及周边地段各类污染源开展机动巡查,指导属地各分局做好巡查值守工作,全力为学子保驾护航。各分局主要领导与辖区各考点负责人精准对接,落实专人负责,建立良好沟通的联动机制,及时处置考点周边突发生态环境问题。

濠江分局主要领导在考试期间带队驻点护考,各执法股加强巡查管控,及时妥善处置环境信访投诉,严厉打击顶风违法施工影响考生考试的环境违法行为。

潮阳分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组织对各考场周边重点污染源开展巡查,督促各单位落实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切实营造良好考试环境。

此外,汕头市生态环境执法局及各分局均建立护考工作专班,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投诉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确保环境信访事项马上调查、马上处理、马上答复,切实保障中高考期间生态环境安全。

高考期间,汕头市、区生态环境部门上下联动、共同努力,生态环境监测部门鼎力支持,密切协作,抓实抓细环境污染管控各项措施,高考“静音”保障工作圆满收官。下一步,汕头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深化“绿色护考”专项行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中考期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汕头市中考平稳有序进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