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服,也称为现代汉服,是来源于汉民族传统经典服饰样式并保留其典型形制特征,结合当下大众的多元穿着情境和时尚美学加以创新的汉服体系。
《2022年中国新汉服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新汉服行业已经突破百亿级市场规模,但产业链仍未成熟,符合当代审美及日常穿着情境的新汉服发展潜力巨大,以此为关键破局点,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晓东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消费者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们更加展现出对体现传统文化的时尚的认同。在此背景下,汉服行业前景广阔,而现在正面临汉服行业升级的分水岭。不断加强对当代生活方式变迁的洞察与分析,推动新汉服的进一步现代化、产业化,让新汉服走入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逐步构建起中华优秀文化当代化表达及中国时尚文化态度和主张,这正是汉服进一步发挥“破圈”潜力、提升市场渗透率和成为更多消费者常服选择的关键。
新汉服获青睐
潜力用户最在意“穿着场景”
调研报告显示,当前汉服市场规模仅占中国服装行业的0.8%;另一方面,高达80.4%的消费者对符合日常多元穿着需求的新汉服表示青睐。新汉服有望成为社会大众主流服饰分类,在服装市场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约5.0%,消费人群将超1.3亿,带动汉服市场进入千亿时代。
在新汉服购买选择要素方面,潜在消费者最在意的是“足够丰富的穿着场景”,占比达到62.3%。在主要穿着场景方面,67.0%的受访者选择“旅游出行”情境,逛街通勤以57.5%的占比位列第二,商务、婚礼、表演、拍摄等多元场景也广受欢迎。这表明,在消费者眼中,新汉服拥有巨大潜力走入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场景,而这正是新汉服“破圈”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调研显示,74.2%的消费者选择“个人形象/风格的塑造”为核心购买动因,新汉服的个性化设计风格成为他们的强关注点。“通勤汉元素”入围2022年淘宝天猫秋冬九大风格趋势,新汉服正逐渐成为部分消费者的潮流之选,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旦新汉服与当代审美相结合,其在大众时尚领域将潜力无限。
新颖款式更日常
行业标准助力规范发展
为了推动新汉服的迅速发展,汉服品牌在设计上不断开拓创新,尤其在今年推出众多适合日常穿着的新颖款式,更通过与知名游戏、博物馆等国风IP联名,积极拓展风格边界。制造方面,针对工艺创新和标准制定等多个关键领域积极探索,推动汉服产业链进一步发展。
尽管汉服市场快速成长,但是行业标准仍不成熟。品牌十三余基于对传统汉服形制的深入研究、对市场的调研洞察和对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相关管理部门共同推进新汉服(现代汉服)标准体系的制定,并已初步提出马面裙、短款衣、中款衣、长款衣等核心形制体系,从而助力于新汉服行业设计及生产的规范化和体系化。
圈层文化推动了汉服的流行,从2018年汉服市场兴起,到2021年汉服成为服饰“流行三坑”之一,一批汉服领域的典型商家,依靠独树一帜的设计、优质的工艺,一步步成长为圈内知名的品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