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我通过走访或线上视频等方式,与28个省、市近160家环保企业进行了交流,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态环保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和营商环境给生态环保企业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如是说。
8月1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京举办“颂八一精神 强产业文化 送金融服务 促企业发展”活动,邀请来自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证券机构相关代表,介绍各机构支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做法,为广大生态环保企业送金融服务。
郭承站表示,生态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公益事业,也是民生事业,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支撑产业。然而,生态环保大市场的生态和格局发生新变化后,一些民营企业对市场格局变化不适应,转型发展缺乏具体指导;受经济下行影响,环保工程、运营项目回款慢、回款难等现象严重,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等。
“各级政府、行业组织要高度重视环保工程、运营项目回款慢、回款难、拖欠款严重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确保生态环保工程项目正常运行、环保企业良性有序发展。各金融企业要积极支持生态环保企业发展,为他们提供符合生态环保行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助力经济绿色发展。”他呼吁。
活动上,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赵建勋介绍,针对环保企业的融资需求,除了减污系列的环保贷、节水贷、排污权质押以外,兴业银行还开发了包括碳减排挂钩贷、合同能源管理贷款、光伏贷、碳中和债券、碳排放权(碳汇)质押贷款、碳挂钩理财等系列产品。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资方式更为灵活,有别于银行贷款融资,证券市场债券融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主要提供股权投资、股权融资,可以灵活满足不同项目不同主体的投资需求。”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张为黎在会上表示。
据了解,国家绿色基金股权结构多元,既有银行金融机构、也有产业资本,有利于对服务对象的征信赋能;同时,还具备突出的资金优势,总规模885亿,投资运作周期长,资金规模体量大,还可以充分整合各种政策资源和产业信息资源,形成行业市场和政策整体协同。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因为体量大,可能更加会关注一些重大项目,同时也积极关注广大环保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转型升级中的投资机会,包括环保新技术的市场应用,环保产业技术革新等。”张为黎介绍。
2022年,为积极引导金融资金投入,加强金融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准支撑,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活动上,生态环境部科技财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目前已与10余家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商业性以及绿色金融发展较好的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来支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的实施。
“对于入库项目来说,金融资金的选择面会更大,同时相关金融机构会在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优先审核及放款,同时还能够享受优惠利率或延长贷款期限等支持。”这位负责人表示,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全年开放,各地只要有适合的项目随时都可以根据《指南》要求进行推送。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8日,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共收到各地第一批报送上来的项目161个,总投资约6600多亿元,融资需求约4400亿元,融资占比为66.6%。满足入库条件的项目为139个,总投资约6400亿元,融资需求为4200多亿元。其中EOD项目占101个,总投资需求6100多亿元。
“后续,我们也会与相关金融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进行沟通,争取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或者更加有利于我们生态环保项目实施的金融支持政策。”他透露。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