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山西省临汾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持续高温下,输电线路也迎来夏季用电高峰的考验。供电员工们坚守在一线,确保迎峰度夏期间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6月17日下午3点,热浪袭人,室外气温高达43℃,国网临汾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48名供电员工正加快对110千伏张河线25#-28#对地垂直距离不满足运规要求的四基杆塔进行加高改造,确保襄汾县河西变电站接带的10万居民清凉度夏。
110千伏张河线25#-28#防外力隐患治理工程自6月14日起实施,计划停电5天。这一段杆塔地处襄汾县滨河南路附近,已运行长达15年。
15年前,这里是无人区,对地距离设计的标准是6米。当年老百姓割麦子使用镰刀,没有大型机械。随着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收麦机有的高达4.5米,夏天气温最高时,导线对地距离为5.5米,收麦机距导线只有1米距离,遇到刮风的时候,很可能造成放电事故。大型机械经过时,还可能会造成人员受伤、着火、农作物受到损失等后果。为了消除外力隐患,需重新组立4基铁塔,放紧导、地线1.1公里。
“我们去年把这段隐患区域列为年度大修计划,组织设计、勘察,制订施工方案,在夏季大负荷来临前组织实施。把之前高度为18米的4基水泥杆拆掉,改造成高度30-40米的四基铁塔。这档导线就会相比之前最低提升10米,导线对地距离达到16米,最大限度保证了机械、人员安全,提高线路的供电可靠性。”国网临汾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李兴国介绍。
从6月14日开始施工,李兴国与施工人员共同作战已经4天,作为党员,他以身作则带头做表率,在现场督导工作,脸已晒成“黑包公”,脱下安全帽,脸上清晰可见一道白色的安全帽带的印迹。
下午两点到三点,是一天里气温最高的时候,塔材经过长时间曝晒,最高时可达58℃左右。供电员工为了避免长时间的曝晒,每天5点起床,6点进入施工现场,趁凉快时间多干一会儿,中午吃过饭休息两小时后,一直要干到天擦黑,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
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二班班长李魁明是现场安全和施工质量检查督导员,他介绍:“高温下在铁塔上高空作业,必须穿上长衣长裤,戴好劳保手套,不仅起到隔热的作用,还能吸汗,有时候塔材上有铁毛刺可以防止手被划伤,高空作业人员上塔工作,经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每个工人都汗流浃背,汗珠从额头上不断冒出,身上的工衣也是湿了干,干了又湿,需要大量补充水分。”
“一般我们上去背上两瓶矿泉水,有绳的时候让塔下人员给吊上去,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喝十几瓶,虽然天气热,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工作的进度。”高空作业人员李凯凯说。
经过四天半的努力,6月18日中午11:06分,现场工作负责人向地调报告:”110千伏张河线停电作业全部结束,验收合格,接地线拆除,可以恢复送电。“这是大家最松心也是最高兴的时候。
李魁明坦言:“我们与烈日较量、和高温抗衡,就是想把铁塔建好了,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确保老百姓能在家里正常吹上空调、灯火通明,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正是这些可敬可爱的电力人,他们战高温斗酷暑,风里来雨里去,确保电网可靠运行。在老百姓习以为常的万家灯火背后,是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坚守、奋斗的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