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公交游中国 谁在享受“慢”之美

发布时间:2023-09-14 08:58:16   来源:Arcticray.com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公交游中国 谁在享受“慢”之美

  刘华强、王远(化名)、郭帆在“公交游中国”路上留影,以及攒下的车票。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不同于部分大学生选择乘坐高铁或飞机“特种兵式旅游”,一些年轻人决定坐上公交车跨省“慢慢走”“细细看”。郭帆也是其中一员。

  6月下旬的一个清晨,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郭帆钻进一辆绿色的307路公交车,打算与这座红色小镇作别。

  曾见证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成立的斑竹园镇,是郭帆在大别山区最后的驻足地。借助公交车,这名来自安徽的90后继续“东征”。

  从武汉到合肥,从武汉经合肥、南京到上海,从武汉经长沙到韶山,是这个夏天郭帆的3趟旅程。与众不同的是,每一趟他都只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代步。

  在他出发前,身边的亲友或不解或担忧:为啥要开启这种近乎苦行的“慢游”,能走多远?

  总共2129公里、耗时7天6夜——这是郭帆给出的答案。而对郭帆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脚下的“慢游”,更是一场心灵的“漫游”。

  “公交游中国”

  “坐公交也能游中国?”

  去年年末,互联网上流传的一组《公交游中国》Vlog视频,让郭帆眼前一亮。爱好徒步、热爱大自然的他,一见到这种“慢旅行”的出游方式,就被吸引了。

  郭帆是安徽人,在武汉工作,大学期间曾有过两年义务兵服役经历。很早,他心里就种下了踏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梦想。何不也开启自己的“公交游中国”之旅?5月29日,他利用休假时间,从武汉坐公交车到了合肥。

  上路后,郭帆发现,乘坐公交车是观察不同地域民生发展的窗口。

  乡镇地区夹道林立的个体商铺、国道两旁队列齐整的绿植、村镇间平坦干净的桥梁,大别山区躬身劳作的农民,清晨同坐一辆公交车去往城区的村民……这些都成为他旅行Vlog镜头捕捉的对象。

  此次探路之旅顺利成行后,从武汉到上海、再从武汉到韶山的旅行蓝图逐渐在他的脑海浮现。

  从中共五大会址到中共一大会址,从农民运动讲习所到毛泽东故居,历史记忆与地理空间的呼应,成为他此行的另一条“红色线索”。

  事实上,这些年,“公交游中国”的概念在国内并不陌生。已有相当规模的人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公交游故事。

  今年8月,来自四川成都、32岁的刘华强,刚刚用9天时间完成自己的第五次公交游——从成都坐公交车到北京。

  自2020年起,他梳理并实践了多条公交换乘路线,先后完成了从上海到大连、杭州到洛阳、大连到武汉、澳门到北京等地的公交游。

  最让他难忘的,是历时71天、换乘226辆公交车,途经100多个城市、5345个站台,从澳门乘坐公交车到北京的经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还受邀作客央视《两会你我他》,介绍公交游这一旅行新风尚。

  开启公交游时,刘华强就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他的Vlog《公交游中国》。途中,他通过直播带网友“云旅游”。同时,刘华强还组织起了一个粉丝交流群,如今已吸引了1500多人加入。

  群内将近七成的成员都是00后学生,郭帆也是其一。

  郭帆此次公交游也离不开与群友们的“云上”即时帮助,让他在中途得以及时优化路线设计。

  交流公交游路线之外,各地公交车的样式也成为群友们讨论的焦点。有人独爱城市公交的大气设计,也有人钟情农村客运中巴的烟火气。

  来自上海的五年级学生王远(化名),偏爱一款已经逐渐被时代淘汰、别称“大泡菜”的公交车。

  王远从7岁起为公交车这种“气质稳重”的交通工具所吸引,开始了自己的公交旅游生涯,在那一年他便自己设计路线,让妈妈陪他从上海坐公交车去到苏州。

  “不确定性”成为旅程中最有色彩的一部分

  今年年初,由于工作原因,刘华强把第五季《公交游中国》Vlog的素材采集工作交棒给了郭帆。

  郭帆一路旅行,一路拍摄视频素材,在湖南境内还被一名公交司机误认为是“富二代”在体验生活。

  其实“公交旅游”并非每一站公交都可以无缝衔接,有时两条线路间的串联只能依靠步行或自行车,这考验着旅行者的体力与耐力。

  在郭帆所设计的从武汉到合肥的公交游路线中,便有一段从大别山南麓湖北麻城至鄂皖边界长岭关、长达11公里的山路需要依赖双脚来丈量。

  此外,“公交+徒步”的旅行方式让公交游更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衍生出更多的不确定性。

  郭帆的第一次公交游途中,在乘坐Z229路公交前往南昌凤亭时路遇堵车,他决定下车步行两站路。“一路烈日炎炎,路上的渣土车尘土飞扬。”郭帆在游记中记录。

  夏季的烈日暴晒与突降暴雨等情况,也给旅程平添许多困扰。在前往上海途中,途经合肥时,他曾从塘西河公园一路冒雨骑行至滨湖时代广场,等车时还被疾驰的车辆溅了一身水,“这些郁闷都得自己消化调整。”郭帆说。

  “公交游中国”交流群的管理员凌冰(化名)是安徽淮南人,早在2020年刚上高中时就以“狂热公交迷”的标签成为一名UP主,致力于拍摄自己乘坐各种公交路线的视频。

  对他来说,气温和当天的光线状况都会影响视频成色。但这些不确定性,有时候恰是旅程中最有色彩的一部分。

  在安徽池州公交车上目击“暴雨突袭九华山”,在山东济南体验开设在险峻山路中的城乡摆渡车“303路支线2”……这些独家记忆被他一一记录,汇聚成400多条视频,吸引了不少网友“追更”。

  于郭帆而言,“慢游”中由一本退役军人优待证串起的缘分,也让他在孤独的旅程中体认到了红色的“仪式感”。得益于许多公交地铁线路“对退役军人免费”,郭帆从武汉到上海的路费只花了60多元。

  旅途中,经马鞍山市区进入江苏省境时,郭帆遇到了一位让他印象深刻的“老班长”。

  彼时刚上车的郭帆正在拍摄视频素材,司机投来好奇的目光,郭帆便说起了自己的旅行计划。司机告诉郭帆自己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曾服役于某消防武警部队,家中三代从军。下车后,郭帆向这位“老班长”行军礼致意。

  此外,搭乘的顺风车上来自河南的卖瓜夫妇,大别山区割麦的老人,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站热情的工作人员……这些因为“慢”而成为可能的相遇,化为郭帆独行路上的一抹抹暖色。

  “是一次生命的大口呼气”

  “当公交车沿国道驶出大别山区,进入宽阔的江淮平原时,通达之感油然而生。”忆及旅程所遇“壮景”,郭帆这样形容。

  公交游的逐渐升温,总让人联想到同样火热的“特种兵式旅游”,在刘华强的粉丝交流群中也不乏想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实践的群友。

  有网友认为,两种出发的姿态都与曾被新冠疫情窒息的经历有关,既是生活重新“出发”的行动注脚,“也是一次生命的大口呼气”。

  不同于“特种兵式旅游”的雷厉风行,公交游的旅行规划有更大的弹性。刘华强的“直播旅行”便更像是边玩边走,边看边走。

  郭帆有同样的感受:“沿途的人文风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也能够让我松弛下来,暂时舒缓工作的压力。”

  对凌冰和王远这样纯粹的“公交迷”来说,从小对公交车“没来由地喜欢”,让他们走一条不慌不忙的线路,穿越未曾见过的风景。这便是他们“让生命短暂休憩”的方式。

  凌冰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始终有一趟631路公交和他一同走过披星戴月的学习生活。巧合的是,每一次升学,这路公交都会延伸至他下一学段就读的学校。

  这种缘分让他相信“有公交领着的路,怎么都能回家”。在不同的假期,他将省内的公交线路一一走遍,附带了解了许多站点的风土民情、地方掌故。

  今年暑期,王远新实施了一次从上海至北京的公交旅行。

  路线的规划都是王远自己查阅地图,一条条、一段段确定下来的。值得一提的是,他规划的这条线路,每站换乘之间要走的路不超500米,是更纯粹的“公交游”。

  一路上,王远领着妈妈邂逅了滁州明光市柳巷村夹道的柳树,穿越了安徽与江苏交界区泊岗乡的大雨,路过了乡间小路旁的农田、耕牛、菜畦……

  王远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他正在研究上海至三亚公交游的可行方案,计划下个暑假成行。

  公共交通系统仍在继续将触角延伸至共和国肌体更多的角落。在结束从成都到北京的公交游旅程后,刘华强感慨:“低成本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既可以放松心情,又能增长见识。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能来体验这一新风尚。”(实习生 谢家兴 记者 雷宇 朱娟娟)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