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④:山东德州乐陵市推进国家级EOD试点项目以高水平保护促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05 17:09:03   来源:生态环境部综合司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山东德州乐陵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辖区生态环境治理难题,全域推进国家级EOD试点项目实施,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长效机制,以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提升的乐陵经验。

全域推进EOD试点项目实施


加强领导,形成全域推进工作合力。乐陵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2年获批国家级EOD试点项目。为切实抓好EOD试点项目在乐陵市全域推进,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乐陵市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EOD试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授权乐陵市城市资产经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EOD项目实施主体,形成了“政府领导—国企实施—金融扶持—分类推进”的推进机制,凝聚EOD试点推进的强大合力。


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④:山东德州乐陵市推进国家级EOD试点项目以高水平保护促高质量发展

乐陵市美丽河湖


整合资源,构建资金保障体系。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争取到位资金11.4亿元,周期长、利率低、手续便捷的政策性融资为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市城投公司,联合乐华投资等4家市属国企,打造生态治理、关联产业建设和投资、运营、管理一体化综合性推进平台,项目自筹资金充足。乐陵市EOD项目共13项重点工程,目前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已完工,水系连通及水环境治理工程等5项已开工建设,关联项目乐陵市生态食品产业、红枣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④:山东德州乐陵市推进国家级EOD试点项目以高水平保护促高质量发展

乐陵市生态食品产业园


惠民富民,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EOD项目实施,振兴了乐陵市红枣产业,通过实施枣药间作、枣豆间作、林下养殖等生产模式,构建了生态农业与生态保护相互支撑的工作格局。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将禽畜粪污、生活垃圾等制成有机肥料,反哺于枣林土壤改良和生态产业种植,打造整体生态经济“循环链”。


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④:山东德州乐陵市推进国家级EOD试点项目以高水平保护促高质量发展

枣林风景区

环境提升促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5月份,乐陵市环境空气质量同比继续保持改善势头,优良天数比例为82.8%;各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达Ⅲ类标准。


绿色经济健康发展。目前,EOD项目中总投资8.5亿元的乐陵市生态食品产业园共享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已初具规模。吸引了好邦食品、北京晓麦铺、安井食品等入驻,形成了完整的食品产业链,预计年产小枣1.8亿斤,年销售枣制品1.5亿斤,产值33.2亿元,带动5万枣农实现增收致富。


环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EOD项目的推进,提高了社会资本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营造了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浓厚氛围。通过实施枣药间作、枣豆间作、林下养殖等生产模式,农民实现土地流转收入、管护分红、劳务服务收入、林下经济收益等4项收入,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④:山东德州乐陵市推进国家级EOD试点项目以高水平保护促高质量发展

打枣节

以生态环境重大工程促高质量发展的乐陵经验


推进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实施,必须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必须以环境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乐陵市以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全域实施EOD试点项目,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进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实施,必须整合资源,不断加大投入。一直以来,乐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把生态环境治理纳入区域发展、城乡建设、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系统整合、共同实施。同时,持续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累计投入达22亿元,实施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推动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持续改善。


推进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实施,必须加强领导,突出统筹联动。EOD试点项目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必须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促的良好格局。乐陵市坚持系统思维,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指导,形成了EOD试点推进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探索形成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乐陵经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