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为打造生态共美的绿色家园贡献滕州力量

发布时间:2022-03-29 08:29:49   来源:环境厅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生态共美的绿色家园”,并提出深化生态修复、加强污染防治等一系列具体工作要求。这为全市做好生态环保工作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找准了实践路径。滕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枣庄市党代会及枣庄市两会精神,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为“打造生态共美的绿色家园”贡献滕州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职责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滕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在思想观念上强化绿色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现代化强市建设的优先位置,以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在滕州落地见效。

在经济发展上突出绿色导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宝贵最厚实的家底,没有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就谈不上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滕州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观念,把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生态环境“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提升。

在改善民生上增进绿色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共同富裕最靓丽的底色。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民意所指,也是民生所求。滕州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扎实推进南四湖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让滕州人民享有更多的生态福利。

聚焦重点发力,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良好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滕州始终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生产力,在用好生态环境中提升竞争力,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最靓丽底色。

以铁腕治污严控增量。大力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扎实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工业源、生活源和移动源协同治理,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5天以上。深入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工程,年内完成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25公里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清零,统筹抓好第四污水处理厂运行提标和第一、第三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确保国控、省控河流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大非法倾倒固废、危废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

以生态修复化解存量。深入开展“山水林田大会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实施河流、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清四乱”常态化,确保河湖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有序开展山体修复,确保全年完成破损山体修复治理10处,修复山体面积3150亩以上,栽植绿化树木4.5万株以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规模化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确保城乡绿化水平全面提升,让绿水青山焕发蓬勃生机。

以低碳发展寻求变量。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聚焦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深入推进“四减四增”行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企业深入开展“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等技改行动,积极创建绿色矿山和绿色工厂,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项目招商引资上,设置“绿色门槛”,严守生态、耕地保护、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努力实现环保投入和经济投入同步提升,集约开发和资源保护同步推进,生态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放大。

坚持齐抓共管,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一己之力可以实现目标,需要上下联动,多方参与。

压实责任强督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切实把责任链条拉紧拉实,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把生态环保作为监督执纪的重点,对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力、部门监管责任缺失,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或未能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动真碰硬、一查到底,倒逼责任落实。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重要内容,细化指标任务,提高分值权重。

从严从细强执法。始终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倒逼企业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运用停产整治、移送移交等刚性手段和公开曝光、失信惩戒等配套措施,严惩环境违法行为,织密织牢捍卫绿水青山的“天网”。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把严格生态环境执法与促进转型发展结合起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保驾护航。

全面覆盖强宣传。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代风尚。完善公众参与、监督等制度,充分发挥各类社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大力营造人人关心生态环保、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强环境保障。

编辑:徐爱杰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