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和平解放前,因受时局影响,西藏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七十余年来,为推动西藏自治区的现代化发展,党和国家竭力提供各种资源帮助其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经济等事业,使西藏全区的现代化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其中,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和突出成就,充分保障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教育援藏是推动西藏自治区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发展和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支撑,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提出的一整套处理民族关系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如“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治藏、稳藏、兴藏基本方针政策。
教育援藏政策举措是由中央政府牵头,各部委、各省市区通过实施财政扶持、提供援助资金、建设教育基础设施、派遣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区内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举办内地西藏班等多种途径,向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促进边疆地区的教育发展。随着援助政策措施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教育援藏政策举措由最初单一的教师支援政策措施,逐渐形成教师支援、普及义务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培养专项人才等多措并举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第一,各层次教育不断完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西藏自治区的各层次学校发展迅速,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日趋现代化。1951年至2020年间,国家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239.65亿元,推动西藏全区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了从学前阶段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公费教育。目前,西藏自治区有各级各类学校3195所,教职工61239人,在校生总人数近90万,学前毛入园率87.03%、小学净入学率99.93%、初中毛入学率106.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6.14%。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有力提升了全区的教育水平。“西藏教育珠峰旗云行动计划”和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的实施,1004所中小学及教学点全部通网,新增多媒体教学终端教室15157间、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高等教育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部区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渠道推动就业方式,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20年的就业率达到99%。
第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结构逐步优化。中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城乡之间和东西部地区在教育质量与教育资源上的二元结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6条规定,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政府应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2020年,西藏自治区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03%,74个县、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新增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1年。
2021年5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西藏自治区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入学机会、教师队伍、保障机制、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18项指标,核查结果是全区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到国家规定要求。调查显示,当地民众对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均在85%以上。新申报评估认定的12个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在88.5分到96.7分之间。
第三,双语教学发展较快,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国家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实施双语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西藏自治区在学前和中小学阶段,全面实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和加授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育,并为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实施双语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
2012年以来,通过多种渠道补充中小学教师1.5万人,西藏全区义务教育教职工数量较2011年增长了8297人,增幅达到29%,充实了师资力量,基本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人数基本稳定、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改建、扩建校舍、宿舍、食堂,并按照国家基本标准为学校配备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等软硬件设施。“十二五”以来,西藏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校舍面积增加520万平方米,学校美术教室、音乐教室、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功能室齐全,寄宿制学校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民族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通过教育援助措施助力西藏自治区人才培养,对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民族团结意义重大。
一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文盲率高达95%,现代科技和科研活动更是一片空白。和平解放后,党和国家通过教育援藏政策举措为西藏自治区培养了大批地区建设所需人才,对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开发边疆地区人力资源和推进现代化发展作用显著。
一方面,教育援藏政策举措促进了西藏自治区科技水平提高。教育事业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会极大地促进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初步建成涉及农牧业、水利、生态、能源、林业、交通、信息、气象、医药卫生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科研体系,各类科研机构已发展至33家。建成省部共建牦牛和青稞遗传改良与种质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7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十八大以来,195项科技成果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青藏高原青稞与牧草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等6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等3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另一方面,教育援藏政策举措促进了西藏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的均衡稳步发展对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而科技水平的提高则会极大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西藏自治区的科技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2万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6%,对农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55.9%。高新技术产业和园区经济已成为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最具特色的亮点,全区已建成4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创新型县(市),3个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38家, 其中自治区级30家、国家级19家,“双创”载体入驻企业达到26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7家。
二是促进教育公平与民族团结。教育援藏政策举措是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通过实施财政扶持、教师支援政策、义务教育政策、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政策、专项人才培养政策等措施,大大缩小了边疆地区与内地发达省市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促进了中国各地区教育事业的平衡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支援政策大大缓解了西藏自治区的师资匮乏问题,帮助其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义务教育政策有效解决了西藏自治区的教育公平问题,有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和专项人才培养政策,已成为西藏自治区学生进入内地学习工作的重要渠道,推动了西藏与内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人员的双向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当前,西藏自治区的教育发展整体上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现代化,民族教育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援藏政策举措使边疆地区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弥补了因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升了民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