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守牢底线不动摇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③

发布时间:2022-01-14 18:03:55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 要更加坚持依法监管,依法依规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

刚过去的2021年,环境法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制修订出台,配合做好黄河保护法制定工作;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修订工作;制修订6件部门规章,发布生态环境标准117项,填补了生态环境领域法律空白。全国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3.1万多家,开展非现场检查7.1万余次,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服务“六稳”“六保”。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实现统一着装,规范化建设迈出了历史性一步。新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7000余件,涉案金额达39亿元。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深入开展“两打”专项行动,查处涉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控环境违法案件7020起,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在环境法治的保障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开局良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意味着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坚持依法依规;工作越是艰巨,越需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加以推进。

坚持依法监管,必须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完备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开展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做好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备案管理。要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将排污许可作为企业合法生产的“身份证”,有效衔接排污许可制度和环评制度,推动实现从污染预防到污染治理和排放控制的全过程监管,让企业守法成为常态。

坚持依法监管,必须理顺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基层生态环境执法,抓好综合执法改革与环保垂改“后半篇文章”。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让市县两级真正成为生态环境执法的核心力量,确保运行机制、能力建设、法治保障全面到位,实现“真垂管”“真综合”。

坚持依法监管,必须围绕重点领域,提高执法效能。进一步完善“两支队伍”建设,强化“协同作战”模式,聚焦重点区域、行业、领域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持续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强化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落实“双百”工作方案,严格审核已核发排污许可证质量。继续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继续加强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坚持依法监管,必须优化执法方式,坚决守住底线。近年来,环境违法呈现出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高科技”的趋势。为此,要进一步创新科技手段,加大执法力度,推动建立以自动监控为核心的远程监管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精准打击违法行为,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行为,用重典、出重拳,守牢底线不动摇。同时,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推动差异化执法监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生态环境系统要牢记“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水平,以法律武器治理环境污染,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天蓝水碧的美丽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郭利明 凌薇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