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发布,提出到2025年,我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实力处于中西部前列的目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重庆通过实施各种举措,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包括改革教学方式,通过“双减”提质增效;持续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输出优质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等,让不同阶段教育更加公平、优质,推进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多种方式促进“双减”提质增效
课内学足学好课外丰富多彩
12月17日,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校进行了一月一度的“家长进校园”快乐时光课程,即由一位家长为班级孩子们上一堂互动课,从剪纸、书法,到古琴、厨艺,再到绘画、篆刻,家长们各显神通,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纷呈的快乐时光。
该校校长邓瑜介绍,秉承“人人都是特色课程”理念,学校充分挖掘教师、家长资源,打造特色课程。如依托教师资源,打造了28门校级精品课程和52门班级课程,包括英语剧、创意手工、合唱、口风琴、科创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孩子们的课后服务课程,与孩子们共同度过快乐时光。
目前,该校总共开设92门快乐时光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双减”后的课后生活。
这是我市“双减”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则采取“个性化分层作业”因材施教,包括“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两个维度,其中基础性作业即课堂上的作业,人人都完成;弹性作业即课后延时作业,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此外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家长安排锻炼、劳动和阅读的时间,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满足个性化需求。
“双减”的目的是提质增效,只有课内学足学好,负担才能减下去,这是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因此,不少学校采取创新方式提升课堂质量,比如,南岸区广福未来学校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智慧﹢”课堂的智教空间,教师们可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备课、授课、检测、批改作业等全闭环过程,并形成后台数据汇总到“校园大脑”。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诊断,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轻松备、针对教、智能改、全面辅”等,并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推荐。
此外,该校还探索出“1+5+N”课后服务综合课程模式(1节作业辅导+5门研学兴趣课+N门多彩社团课),并建成创客、音乐、美术、心理、阅读“五大中心”,以及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大实验室”,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挖掘学生兴趣特长。
事实上,自“双减”实施以来,不少学校纷纷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提质增效。来自市教委的信息显示,全市教育、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坚持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开展联合执法1657次,排查培训机构1.4万余家,处理违规违法机构1321家次,取缔非法机构228家,全市1545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压减1465家。
持续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整洁明亮的教室、温馨的午休室、设施齐全的游玩区……今年9月,位于江北融景城小区、有270个学位的莺花巷幼儿园开园了。这是江北区政府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后开办的一所公办幼儿园。
“五里店、观音桥一带人口密集,普惠幼儿园资源紧缺。”江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所以政府采取回购、补贴等多种方式,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资源供给。
据了解,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坚持扩大总量、调整结构、提升质量,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并达到普惠的目的。目前,江北区共有幼儿园162所,公办幼儿园88所,普惠性幼儿园147所,与2016年相比,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了43.5%,普惠覆盖率提高了43.1%,边远地区普惠覆盖率为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12个街镇均有公办、民办、普惠、非普惠等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幼儿园分布。
沙坪坝区是重庆市首批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区,共新增公办幼儿园36所、学位1.5万个,公办园占比达到52.02%;此外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5所、学位8400个,普惠率达到80.4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
大渡口区在2020年新增公办园园点5个,公办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达50.15%,全区普惠率达93%,较2019年增加约24%;江津区对15所农村幼儿园进行改造,2020年投入资助资金276.26万元,惠及贫困幼儿2558人次。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持续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集团化办学促优质教育资源输出
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方式之一。巴蜀小学副校长李永强介绍,巴蜀小学每周会下派中层干部到每所集团成员校“蹲”三天;备课、赛课等活动都向集团成员校开放,打造“集团大教研”……
如巴蜀小学自主研发的“萌娃零起点课程”,引导一年级新生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适用各个成员校。在集团成员校东水门小学,通过“玩数字、抓坏人”的活动让数学学习从卷面考试走向游戏活动,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集团成员校临江路小学将传统文化与礼仪结合,打造出国家级德育精品案例………优质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的输出,让家长们的满意度和支持率也明显提高。
不仅如此,巴蜀小学还主动在全市30多个区(县)分别选择一所学校进行结对,共结对36所学校。目前,巴蜀小学结对帮扶的经验已由教育部向上海、江苏、广东等全国6省(市)200多所学校推广。
记者了解到,重庆通过头雁带动、城乡互动、片区联动、联盟推动等多种模式,以及实行学区(片区)或集团(联盟)支教、走教制度,不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如江津区近五年交流教师达2325人,该区还采取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19所小规模学校由镇中心学校托管,实行“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从而带动小规模学校发展。
南岸、巴南等多个区县也探索建立干部、教师“集团管学校用”机制,共享教师资源,解决校际之间教师配备不均衡、结构性缺编等问题。“通过每学年确定一定比例的校级干部和教师合理流动,对中层干部采取集团聘任、各校区轮流使用的系列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问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将不断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