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国际环保新技术大会在南京开幕 展示环境治理最前沿的“黑科技”

发布时间:2021-01-10 21:24:14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国际环保新技术大会在南京开幕 展示环境治理最前沿的“黑科技”

  扬子晚报网6月5日讯(记者 刘浏)通过DNA技术在水质污染出现前预测、一台“望远镜”检测空气中的350多种污染物、各类机器人担当的“环境数据采集员”以及物联网云平台搭建的“环保大脑”,今日在南京开幕的国际环保新技术大会上,20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企业展示了目前环境治理的最新科技。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次大会也由环保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来自以色列、丹麦、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企业以及世界各地的700多为嘉宾参展,大会不仅集中展示全球最新、最前沿的环境治理技术、产品和服务,还聚焦环保学术前沿领域,举办高层次国际研讨会及技术交流会。

  

  本次展会聚集了水、大气、土壤及固废污染检测、治理技术企业,而一些通信和互联网“巨头”也来环保业内带来解决方案。在华为展台记者看到,通过目前国际最先进的NB-LoT(窄带物联网)芯片,一块sim卡大小的模块加上一块电池,就可以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发送环境监测数据。“我国的环境治理方面,检测数据仍然比较匮乏,但是以往建立环境监测站意味着除了设备外,还要接入通信的电线,非常麻烦。有了NB-LoT技术后,我们可以大面积的去铺设检测网点,一套系统无论是在土壤里,还是在丘陵地区,都可以突破阻隔,稳定长效的发送检测数据。”华为智慧环境解决方案总监李继东告诉记者。另外,阿里巴巴公司也带来了自己的云平台组建的“环保大脑”,可以收集地区内所有的检测数据,实施画面,方便统筹环境监管。

  

  “以往水环境检测以检测水质为主,往往污染开始发生才能预见到,但是我们通过生物DNA技术,分析蓝藻等水生物,不仅可以快速检测,还可以进行有效预警”台湾中环科技与台湾成功大学和南京大学合作的项目,将分子生物技术治理环境的技术带到大陆,目前已经开始展开合作。在江苏中美检测展台,一台类似“天文望远镜”的仪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介绍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傅立叶远程红外开路检测仪,普通的检测仪往往只携带一种或几种检测设备,而这台检测仪可以检测350种以上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并且一台就可以覆盖半径一公里的范围,一个小型的工业开发区数台设备就能全部覆盖。另外会场上省环境检测中心也带来了无人艇,无人机等各种机器人“环境检测员”,并展示他们实施回传的数据。

  

  国际环保新技术大会不仅带来技术展示,更集中了全球的环保专业人士,带来18场环境治理趋势的论坛和研讨会。江苏河道治理推出的“河长制”也成为回忆话题,在“河长智库为河长制服服务技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如何建立河长智库、如何促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又有哪些最新技术值得推广,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记者了解到,自2008年起江苏率先在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实行由省级领导和市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的“双河长制”。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控源截污、巡查考核等综合举措,目前,全省骨干河道的河长基本落实到位。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7%,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9%。今年3月份起,我省河长制全面升级:将着手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实现省内河道、湖泊、水库的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省现代河湖管理保护规划体系,人为侵害河湖行为得到全面遏制。“河长制”的江苏经验,得到了全国环保领域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除了环境科技的业内话题,在环保科普上,省环保厅也带来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展台。你知道扔掉一个汉堡等于浪费了16浴缸的水么?垃圾分类的游戏你能拿满分么?各种寓教于乐的设备中,人气最高的还是时下流行的VR设备。在净水之旅的体验中,市民坐在一枚沉浸式体验的“蛋”形设备中,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感受由污水变成洁净水滴的过程,等候的市民排起了长队。而另一款VR游戏蓝天保卫战,则让你变身超能战士,来到一个虚拟的城市中,借助手持式VR设备,扣动扳机,消灭隐藏在街道四处的污染源。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