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殷切嘱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
海南日报海口4月26日讯(记者 况昌勋 特约记者 王江顺 摄影 宋国强)4月26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海口隆重开幕。沈晓明代表中共海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报告。
4月26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海口隆重开幕。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省第八次党代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殷切嘱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
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委员、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沈晓明、冯飞、毛万春、李军、陈国猛、肖莺子、刘星泰、苻彩香、徐启方、沈丹阳、孙大海、何清凤、周红波、罗增斌、杨晓和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本次大会应出席代表405人,实到391人,符合规定人数。冯飞主持大会。
上午9时,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月26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海口隆重开幕,沈晓明代表中共海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沈晓明代表中共海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说,过去五年,是海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四次亲临海南,40余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五年来,省委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准确把握“三区一中心”目标定位,积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沉着应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诸多挑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带领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埋头苦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经济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生态环境质量全国一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果丰硕、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民主法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风险防控务实有效、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沈晓明指出,回顾五年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核心要义;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改革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着力破除制约海南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做到“闯”为基调、“稳”为基础、远近结合、小步快跑;必须始终坚持团结奋斗,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强大合力;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把风险防控作为事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变量,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确保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沈晓明强调,今后五年横跨封关前后,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期,是风险高发期和压力测试期,是干部能力提升期和经验积累期,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局至关重要。我们深知,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全省上下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奋力推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不可逆转的发展轨道。
沈晓明指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制度基石,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为目标定位,以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体系、社会治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组织领导体系为稳固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书写海南精彩篇章。
沈晓明指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初步建立,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能力明显增强,制度集成创新能级大幅提升,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四大主导产业质量显著提高,南繁、深海、航天三个未来产业发展壮大,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活力彰显,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力争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更加多样。安全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人均预期寿命等社会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党建引领自由贸易港建设模式基本形成,清正廉洁成为自由贸易港的鲜明底色。封关运作如期实现,全面迈进自由贸易港时代。
沈晓明指出,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是:第一,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自由贸易港。加快探索自由贸易港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更好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第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自由贸易港。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既总结我们自己的做法,又借鉴兄弟省份和国际有益经验,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产业聚焦、区域协调的自由贸易港。充分发挥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两大引擎”作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第四,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海南子孙后代的金饭碗。第五,坚持守牢底线,建设安全有序、风险可控的自由贸易港。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防范,提高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确保风险找得准、防得住、控得牢。第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自由贸易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第七,坚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平安法治、文明和谐的自由贸易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丰富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做好社会治理工作,实现社会祥和稳定、百姓幸福安宁。第八,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党建引领、风清气正的自由贸易港。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确保自由贸易港建设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沈晓明指出,青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生力军。我们要关心、爱护青年,让海南成为更多年轻人成就梦想的沃土。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书写华章。少年儿童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像爱护培育花朵那样呵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合格接班人。
沈晓明最后强调,一切辉煌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力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海南力量。
中共海南省第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列席开幕大会的有:不是代表的第七届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省纪委委员;不是代表的离退休省级党员老干部;不是代表的第八届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省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省委巡视组组长;不是代表的海口市、三亚市各区党委书记;不是代表的省委副秘书长;不是代表的省直厅级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不是代表的省属企业省管党员主要负责人;不是代表的中央驻琼双管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不是代表的驻琼军警部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各民主党派省委会主要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
受邀出席开幕大会的来宾有:省人大、省政协非中共党员离退休省级老干部,部分中央驻琼非双管单位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