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坪山高擎生态文明旗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发布时间:2022-04-23 21:17:40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21年是我国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全面总结分析“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经验基础上,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一次全会精神,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本版文章将重点介绍坪山在大气治理、水环境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探索之路。

  马峦山草木苍翠,坪山河碧波荡漾,远观近望,浓淡相宜。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坪山区逐渐走出了一条立足坪山生态资源特点、体现坪山生态优势和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新路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生态“底色”,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坪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坚定有力。

  “坪山蓝”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地铁施工、征地拆迁……多个项目同时开展,在建工地每年200个以上(处于土石方阶段的90余个),辖区线性工程和管廊工程等大面积开挖,作为高速发展中的城区,这是坪山必然要面临的难题,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压力尤其巨大。

  如何破解?坪山区从规划到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源头管控、精准施策,全面推进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蓝天频现,“气”质不凡。2021年,坪山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全市排名第三;PM2.5年均浓度降至18.8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42.7%。

  制度引领,统筹推进

  坪山区组建由区领导及各责任单位“一把手”组成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群,建立实时预警、实时整改、实时督办工作机制,形成“每日一巡查、每月一通报、每季度全覆盖、每工地必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同时,还将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区级绩效考核、区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充分落实主体责任。

  机制是保障。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坪山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工作轨道,建立每周两次的“日巡+夜查”联合执法行动机制。

  坪山区还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大气治理格局,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更是连续26天开展夜间泥头车现场检查,督导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防治落实,2021年累计开展13次强化减排行动。

  精细管控,科学治污

  精细和科学是实现有效管理的两把“标尺”。坪山区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大气质量管理专家会商例会机制,借助专家力量为大气“把脉问诊”。

  大力推行“科技+”治理,重点抓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不断完善监测网络,新增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在线监测、臭氧激光雷达等大气监测设备,结合空气子站、企业在线监测设备、工地视频监控设备、红外光谱遥测成像扫描设备等,初步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大气立体化监测网络,提升智能化监测监管能力,为大气精准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现场+视频”扬尘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成效明显,在建工地TSP和视频监控数据100%接入智慧平台实时监控,对不规范施工行为及时识别和管控。2021年全区累计巡查工地近1900家(次),通报扬尘污染问题637家(次),督促相关问题得以快速解决。

  加强监管,全民参与

  为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切实提升辖区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安全施工水平,坪山区以建筑工程施工噪声综合管理体系改革为契机,通过精准、专业的帮扶指导,推动创建10家“绿色示范工地”,为全区施工工地噪声和扬尘防治提供规范样板。

  守护“坪山蓝”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居民的担当。坪山区大力鼓励企业选用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倡导居民采用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推行新能源机动车;督促指导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同时,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接下来,坪山区将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VOCs和NOx减排,带动多污染物、多污染源协同控制,实现PM2.5和O3“双控双减”,努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如何让河流自由呼吸?

  她滋养了坪山人的奋斗精神;她承载了坪山从工业大区到未来之城的所有情感和经历;她是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深圳东北部的三洲田梅沙尖,一路奔腾流经坪山。她就是与区同名的“坪山河”。

  坪山河已连续3年保持地表水Ⅲ类水质,是全市五大河流域水质最好的河流;全区优良水体长度占比达89.4%,全区河流水质优良率达94.7%,均位居全市第一。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荣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第五届ELA国际景观大奖等诸多荣誉及奖项。这组亮眼数据,是坪山区治水工作交出的成绩单。

  系统谋划,打破“九龙治水”僵局

  湖河问题根源复杂、积弊深重,治愈绝非一蹴而就。既要大胆探索,更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从2016年开始,坪山区委、区政府累计投入70余亿元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坪山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调度,召开治水专题会议,辖区实施“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环境长+民间河长”“五长联动”河湖治理模式,建立水务工程设计中心形成“1+3”技术团队,引入北京排水集团成立坪山排水公司,重新整合治水机构及队伍,攻克“九龙治水”弊端,坚决打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坪山区以“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六水共治”理念和“治污、防洪、生态修复+田园都市建设”的“3+1”治水思路统领全局,因地制宜提出“精准截污、分散调蓄、分布处理、就近回用”的分布式治水新理念,构建截流—调蓄—处理—回用的水质达标体系,实现了流域治理理念和技术上的多重创新,确立了河道综合整治治水新模式,在全国治水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坪山区以海绵城市理念构建水环境流域治理体系,全面修复生态系统,构建一河六景,激活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土地价值,打造一座山水交融、河城共生的田园都市。

  精准施策,创新治水技术助力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早些年,我国城市排污管道大多采取合流制设计,一遇下雨,截留干管里的水量便急速增加,超出容量的部分就通过溢流井直接进入河流。

  针对雨期污水溢流的问题,坪山区首创“水质闸门+在线水质仪表”精准截污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在坪山河沿岸重要截流口或沟渠设置水质闸门,通过中控平台远程自动化控制限流闸门,精准截流污染负荷较高的初雨水。探索构建河道雨水排口“雨前—雨中—雨后”监测网络体系,创新探索小流域精细化污染防控模式,打造小流域“降雨—污染源—下垫面—管网—排口—断面—水质净化厂”全闭环水污染防控体系。同时,在坪山河各重点支流、重点断面、河流汇聚口等散布设置了78个监测点,建立多元立体监测体系、多维信息服务平台、智慧预报调度平台以及支撑保障环境体系,动态监测水量和水质,科学分析各河流水质异常情况,确保精准施策,有效提高河道治理成效。

  只有岸上岸下全面发力,才能有效截断污染源。坪山区引入无人机巡查辖区内河流周边,利用科技手段全方位开展“空中”监管。

  铁腕治河、科学治水,坪山河愈渐清透。

  水城相融,打造全市最大生态景观水廊

  要把最美的滨水环境留给最广大的群众,是坪山的愿景。

  坪山区提出“重塑滨水空间、构建生态水岸、激活城市空间”的设计策略,深挖坪山河流域生态资源潜力,重点以坪山河干流为纽带,打造形成占地面积达58.22万平方米、湿地池面积达35.83万平方米,集水质净化、径流调蓄、城市公园、生态科普为一体的湿地群,流域生态景观显著改善,入河水质明显提升。

  坪山区综合考量湿地周边历史、人文、生态基底、补水需求等因素,打造各具特色湿地文化景观,如具有“坪山阳台”美誉的南布湿地、彰显客家文化气息的碧岭湿地等。致力于将坪山河建设成为展示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和幸福宜居的鲜活载体,打造成为延续坪山生态血脉的纽带、滋润城市成长的源泉、聚集人才和财富的高地、展示城市未来形象的名片。

  城水相依,“坪”水相逢。一路欢歌的坪山河,流淌成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精细管控,实现从工程提质到管理提效的转变

  当前,深圳市治水攻坚已迈向“提质”阶段,既要巩固原有治理成效,又要进一步提升水质,该从何入手?坪山区给出答案,那就是要聚众人之力强化“内功”,才能破解困局。管好水就要从源头做好污染管控,实现不同污染源的管控和及时有效整改是关键问题,统筹不同污染源监管部门共同发力是关键之处。为此,坪山区建立起部门间的联合长效工作机制“三步走”模式。

  首先是科学谋划。坪山区生态环境部门和水务部门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每月定期商讨辖区内水环境质量改善事项;每季度召开全区水环境形势分析会,有效推动解决生态环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其次是共建共治。划分管控单元,印发水环境质量管控作业指导书,厘清各类涉水污染源监管责任,着力发挥街道属地的管理职能和行业监管部门的主体责任。最后是联动处置。通过河流水质精细化管控,结合管网水质异常数据,对周边企业污染负荷进行分析,建立水质异常溯源机制。目前,坪山已初步建立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全区上下一条心、一盘棋、一股劲,系统治理、攻坚克难,仅用6年时间便补齐40年历史遗留短板,推动坪山河水环境实现“脱胎换骨”。

  智者乐水,坪山区将持续加大水环境提升力度,坚持流域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推进水污染治理双转变双提升,建设宜用、宜乐、宜游城区水系统,在新的发展阶段创造“人水和谐、城水相融”的美丽图景。

  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知多少?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类福祉和未来。近年来,坪山区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相关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马峦山、田头山等原生态自然山体,贯穿全境的坪山河,星罗棋布的松子坑水库、大山陂水库等水体,构成了坪山独特而优良的生态系统。全区森林面积共7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4.68%;森林总蓄积40多万立方米,总碳储量2253.94百吨;古树名木共有149株。

  全区已发现野生动物哺乳类36种、鸟类171种、两栖爬行58种;已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均为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发现各类珍稀濒危植物45种。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生态格局

  2021年,坪山区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建立政策体系,分层次、有重点地加大生态空间保护力度。在全省率先出台《坪山区森林城市品质提升建设规划》,部署林相改造、高质量水源林建设、人工湿地建设等系统性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启动《坪山区公园城区建设规划》,统筹城市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形成整体性的公园体系。制定《坪山区森林防火规划(2020-2025)》,从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开展补短板建设,2021年以来全区防火码进山扫码量突破25万次。此外,为稳定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度,规范报告(发现)野生动物事件处理流程,坪山区还在全市率先出台《坪山区处置报告(发现)野生动物事件工作指引》,致力打造岭南地区独特的动植物基因宝库。据统计,自《指引》印发实施以来,坪山已接到8宗野生动物突发事件,100%完成处理。

  保护古树名木,留住文脉乡愁

  坪山区在创新发展的同时,注重古树保护与复壮,提出古树不迁移,实行原地保护的思路;对辖区内所有古树名木的长势、采光、土壤等状况进行逐一调查分析,建立“一树一档”;制定古树名木5年养护工作方案,提出“一树一策”;率先将全区古树坐标及保护范围(树冠投影外5m区域)信息录入多规合一平台。2021年,对17株长势衰弱的濒危古树名木进行病虫害防治和复壮,对其中3株临河古树支撑加固,为全市首例涉河道古树抢救复壮工作。如今,一株株古树在车水马龙的都市中,成为一个个见证“创新坪山、未来之城”蝶变的“古老原住民”,更留下了一个个浓缩城市发展历程的标记。

  打造“全域自然博物”,串联山水河湖

  青山半入城,碧水长相依。2020年,坪山启动“坪山全域自然博物”项目,以“无痕山林”为建设理念,以“水泥步道零增长,生态资源零损失,自然环境零冲击”为原则,深度挖掘优越生态资源本底,通过“一张图、一套标识解说系统、一套书、一系列课程、一个导赏程序”的“五位一体”模式,打造国内第一个零机械建造、智慧型呈现、全民共享的博物研习步道系统。步道串联田头山—马峦山—坪山河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并将坪山与周边的龙岗区、大鹏新区、盐田区和惠州市惠阳区有机链联。截至目前,已建成8条自然研习步道。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共打造15条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现代文明、城市生活有机融合的自然研习步道,建成各具特色的自然体验路线。

  2022年,坪山区将研究制定区级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路径,加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开展生物多样性补充调查和评估,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探索,为深圳市探索构建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提供先行示范经验。

  争做“碳路者”出了多少招?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坪山区紧跟“双碳”目标,致力打造坪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让生态底色成为“创新坪山、未来之城”最美的发展底色。

  持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顶层设计

  坪山区于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地区之一。作为深圳市探索低碳示范发展的前沿阵地,坪山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不断细化与完善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开展碳核查和节能技术改造;为满足企业全周期环保服务需求,创新开发“惠企环保家”全链条环境管理服务体系(“坪小惠”小程序),助力打造坪山营商环境新高地。

  坪山区实现突围,由后发城区向深圳东部中心城区突破蝶变,由大工业区向深圳高新区核心园区、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的全新定位迈进。荣誉纷至沓来,坪山区先后荣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圳坪山综合保税区(原深圳出口加工区)4块“金字招牌”,逐步从传统“产业重镇”走向绿色发展的“创新之城”。

  打造三大主导产业绿色低碳高端产业集群

  作为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区之一,坪山持续打造以“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为代表的“3+X”绿色低碳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承载区。2021年,全区生物医药企业增至845家,399家新能源企业扎堆坪山,形成了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示范效应突出的新能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区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67家。全区106家碳交易管控单位全部完成履约,履约率100%。

  此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合作项目等研发服务平台落地坪山。其中,全国太阳能电池设备行业的领先企业——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第一批试点项目”。

  多领域推进低碳试点示范

  坪山区以降碳为总抓手,加快推进碳排放达峰行动,从建筑、交通、能源等多领域探索实施“零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工作。建筑领域方面,积极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设,2021年,7个项目通过国家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新增绿建面积134.7万平方米;交通领域方面,打造全市首条云巴,目前基本完成通车、调试的既定目标,最大限度减少了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能源领域方面,建立深圳市首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华电坪山分布式能源项目,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500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00吨。

  未来,坪山区将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全力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产品价值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应对气候变化典范化,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实现辖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GDP和GEP协同增长,为实现更高层次“零碳”发展目标探索路径、创新示范和积累经验。

  一项项工作扎实推进,一个个难题实现突破,一块块荣誉牌匾随之而来,坪山区已经用实力描绘出了生态文明的底色,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必将为深圳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双跨越”贡献应有力量,值得我们拭目以待。(来源:中国环境报)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