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资本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科技推动商业模式转型

发布时间:2021-01-11 13:51:37   来源:金融界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到,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日前,阿拉丁控股集团不断加大对环保能源领域的投资,旗下阿拉丁能源有限公司完成了对银星能源的投资,同时,通过战略投资成为远达环保的第三大股东。

  

  阿拉丁控股集团董事长阳仁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在于能源结构的改善。环保能源是一个基础性赛道,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我们希望能通过资本、技术去推动整个环保能源生态链的发展。

  

  以能源改造促环境改善

  

  日前,阿拉丁控股集团旗下阿拉丁能源有限公司完成了对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宁夏银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星能源”)的战略投资,成为银星能源第二大股东。

  

  据了解,银星能源是中国铝业旗下上市公司和新能源平台,主营业务涵盖自动化仪表、风电设备制造、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和风力发电,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阳仁强表示:“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依然是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产生大量环境问题。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改善能源结构。在环保能源领域,阿拉丁已经持续布局了4年,我们希望通过投入资金以及技术,帮助传统能源企业实现清洁环保转型或支持新能源企业技术革新,从而改善整个产业生态,推动环保能源行业持续发展。”

  

  除了从能源结构方面改善环境问题外,环保企业是阿拉丁集团布局环保产业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2020年9月,阿拉丁控股集团旗下阿拉丁环保有限公司完成对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远达环保”)的战略投资,并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据悉,远达环保成立于1999年,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的节能环保产业平台,业务涵盖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总承包、核电站中低放废物处理等多个领域。

  

  阳仁强表示:“远达环保是重庆市政府下属平台参股环保企业,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阿拉丁环保希望通过本次战略投资,支持远达环保在长江经济带能源环保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融入和努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通过社群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商业模式互联网化,是阿拉丁控股集团推动环保、消费产业升级改造的另一种重要途径。

  

  阳仁强表示:“阿拉丁集团以推动人类生活更健康、舒适,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为立足点,着重关注环保能源以及消费行业。在确保人们生活环境健康舒适的前提下,提供更优质的消费服务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2020年10月,阿拉丁控股集团旗下阿拉丁航空有限公司完成对元翔(厦门)国际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厦门空港”)的战略投资,并成为其第三大股东。据了解,厦门空港是中国民航系统第一家机场类上市公司,自1983年通航以来,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2019年,厦门空港的旅客吞吐量超2700万人次,居全国第13位。

  

  阳仁强表示:“阿拉丁航空将通过互联网社交开发社群经济的方式,深度挖掘机场旅客流量价值,推动厦门空港打造具备‘机场服务+社群经济’的新生态,助力机场服务水平提升和企业转型升级。”

  

  就社群经济的打造方式,阳仁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解释道:“2015年4月,阿拉丁控股集团推出了一款名为铛铛社交的APP。铛铛社交融合了‘社交、社群、社会’属性,构建起了集团‘X+社群经济’的投资逻辑。”

  

  据悉,2019年3月,铛铛社交与海航金鹏俱乐部签署战略合作,海航金鹏俱乐部2000万会员圈向铛铛社交开放,双方共建“航旅新社交”。

  

  阳仁强表示:“机场每年有上千万的旅客流量,目前机场运营的模式除了基本航空服务以外,就只有有限的机场餐饮、购物消费。机场消费尽管具备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但商业模式过于传统,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同时,由于局限于机场范围之内,机场消费服务延展空间有限,商业价值被大大低估。”

  

  阳仁强认为,建立机场旅客社群,将线下消费搬到线上,可打破机场消费地域的局限性。以厦门空港为例,旅客社群可以依托整个厦门的地域资源,其中包括文旅等各种丰富的资源,开发更多元的消费方式。此外,机场旅客的消费数据是一个非常优质的资源,商家也可根据旅客的消费行为进行更精准的广告投放。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