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荥经,县域面积17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森林覆盖率达80.3%,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也是川西生态资源富集的县域之一。如何将生态资源、绿水青山转化为发展动能、经济优势,是荥经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荥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把自然教育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切入点和载体,全力打造成渝地区自然教育第一县。
对“核心区”实行严格保护
荥经县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落脚点,释放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先行先试,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带,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栖息地原生环境的影响,为大熊猫及其伞护种动植物生存繁衍保留良好的生态空间。改造大熊猫走廊3000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野外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县域内31只大熊猫生存情况良好,放归基地被评为四川省首批林草长期科研基地。
在“控制区”发展自然教育
在严格控制人类活动基础上,开展具有轻开发、保生态特征的自然教育,高标准编制《荥经全域自然教育行动计划》,集群式布局“一带五线七点”项目,建成熊猫森林国际探索学校、丝路砂都自然教育大本营、大相岭茶马古道,圆满承办首届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研讨会暨中国(四川)第四届森林自然教育大会,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四川(森林)自然教育基地,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
在“拓展区”开展园地共建
坚持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探索推行国家公园+政府+在地居民NPL可持续发展机制,深度发掘公园外围乡镇文化内涵、资源特色,规划建设一条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走廊,布局龙苍沟康养度假、安靖古道穿越、泗坪农旅融合、牛背山山地观光体验、荥河红色教育5个入口社区。龙苍沟社区总投资100亿元的“一线五点”项目已有一定规模。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绿美荥经行动,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建设,巩固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成果,森林覆盖率达到80.3%、跃升为四川省第一。
如今,荥经正探索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建设共生共融,文旅产业发展与自然教育共建共享的新路子。守得一方绿,建出金山来的坚定信念,让绿美荥经繁荣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