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路口西北角“开放冬奥”主题花坛以飘舞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为主景,配以丝带、雪花、灯笼等元素,体现了在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
长安街沿线的冬奥主题花坛里,漂亮的3D雪花不但科技感满满,还蕴含着“零碳”的深意:原本不起眼的建筑垃圾等城市固废,通过3D打印变身雪花。
西单路口西北角,“开放冬奥”主题花坛前游人如织。这是一座顶高9.1米的大花坛,主景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散落地上的蓝白两色“雪花”格外惹眼。
一朵朵“雪花”承载着现代科技与零碳环保理念。“这些‘雪花’的原料是城市固废,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后,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雪花雕塑的出品方、中碳春田(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长春说。
城市固废主要包括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矿山垃圾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是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按传统方式进行运输、填埋,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土地资源。为了助力“零碳”冬奥,中碳春田研发制作了园林小品,把无用的垃圾变成轻盈美丽的“雪花”。其使用的3D打印固废技术,具有省模板、省材料、省人工的优势。
把城市固废做成3D打印艺术产品,这样的任务前所未有,研发中没有先例可循。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冬天生产又尤其困难,设计和制作人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雪花”的制作工序比较繁琐,先对固废成分进行分析,去除有害物质,将能用的部分筛出来粉碎成末,再根据其特点和要3D打印的物品匹配。比如这次的园林小品“雪花”,比较适合用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制作。匹配后,要将黏合剂加入固废粉末中,“喂”给机器人。
为了做出仿真雪花表面凹凸不平的颗粒感,光是设计建模就进行了很多次修改和试验。最大的一片雪花直径达1.7米,在设计、打印中要考虑厚度、宽度、仿实和坚固性,还要考虑3D打印出来的产品能够承载暗藏管线和加强筋。
出品方在设计、打印、组装和运输各个环节都成立了专门团队,责任到人。“以运输为例,‘雪花’并非组装式产品,而要像一块蛋糕一样整体运到北京。”贾长春介绍,它体型大而薄,上千公里的运输过程中要时刻小心翼翼。
编辑:马庆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