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于文静)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日发布《2022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报告,共遴选首次实现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从头驯化、首次绘制黑麦高精细物理图谱等10项具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在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发布了这项报告。
报告遴选出10项能够代表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分别是:首次实现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从头驯化,解析水稻品种适应土壤肥力的遗传基础,首次绘制黑麦高精细物理图谱,实现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构建规模最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集,揭示抗病小体激活植物免疫机制,揭示超级害虫烟粉虱多食性奥秘,揭示光信号调控大豆共生结瘤机制,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以及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的演化遗传机制。
其中,解析水稻品种适应土壤肥力的遗传基础这项研究,鉴定到一个水稻氮高效关键基因(OsTCP19),阐明了土壤氮素水平调控水稻分蘖发育过程的分子机理,揭示了水稻对贫瘠土壤适应的遗传基础;为水稻氮高效育种提供了重大关键基因,对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揭示超级害虫烟粉虱多食性奥秘这项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水平基因转移现象,揭示了烟粉虱“偷盗”寄主植物解毒基因,解析了广泛寄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昆虫多食性的奥秘,为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全新思路。
《2022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和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完成。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