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甘肃全面打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2-10-03 11:33:17   来源:中国环境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年来,甘肃省以解决广大农民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全面打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全省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改善。

据了解,甘肃“十四五”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农村环境整治水平显著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具体目标是新增完成120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甘肃以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361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22.6%。已排查出的82条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51条,完成率为62.2%。

甘肃印发实施《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3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全省各地也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不断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

甘南州在“五无甘南”基础上,创建“十有家园”,加快推动农牧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全域无垃圾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响亮品牌。

天水市以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为契机,下大力气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打造了玉泉镇李官湾村、平南镇孙集村、新阳镇胡大村等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白银市积极探索“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系统治理、成效评估”污水治理模式,种下风景绿了生态,打造“六朵金花”,带火“美丽经济”。

庆阳市华池县积极推进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综合试点,创建了符合华池实际的“3个4”工作模式,即污水治理采取“4种形式”,资金筹措采取“4个一点”,运维管理实行“4项机制联动”。

张掖市甘州区、金昌市金川区大力实施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专业化公司开展运维服务。

武威市凉州区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模式,厌氧发酵协同处理技术已被列为全国典型模式。

建立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动水环境改善协同增效

“十四五”期间,甘肃将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方面,提高中央、省级农村环境整治资金使用效益,优先支持整治任务较重和项目绩效较好地区,提高质量成效和村庄覆盖水平,推动整治一片、显效一片。今年年底前,全省将完成30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在农村环境整治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确保水源地周边环境安全。

在农村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全省各地将加快修编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治理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等人口居住集中、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

同时,以生态化、资源化、可持续为导向,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健全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扎实完成非正常运行设施排查,督促地方落实主体责任,分类推进设施修缮改造,切实提高设施正常运行水平。鼓励第三方整县打包推进,一体化实施项目融资、建设、投资及运行。

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统筹推进水源地周边、水体沿岸等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优先整治水域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水体,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推动农村水系整治和水环境改善协同增效。

促进土壤质量和水质改善,推进耕地周边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

在提升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方面,甘肃各级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畜牧兽医部门将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及时分析研判畜禽养殖的形势,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系统推进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制修订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加大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针对中小规模和规模以下养殖场(户),要研究探索相关政策,引导提升粪污资源化和污染防治水平。要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推进养殖尾水节水减排。

在推进重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将以削减土壤和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促进土壤质量和水质改善为核心,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制定主要农作物氮肥推荐定额用量,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淘汰高毒农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健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推进重点县建设,对农田地膜残留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监测评估。

在推进农用地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方面,严格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稳步推进耕地周边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历史遗留涉重金属固体废物和污染底泥;对涉镉大气排放企业,重点开展周边重金属沉降监测,评估大气重金属沉降对周边耕地土壤镉等重金属累积风险,为精准治污奠定基础。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做好严格管控类耕地农产品超标风险管控,强化农用地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一头连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道‘必答题’”,我们都是‘答卷人’。”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表示,要以严实作风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