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两岸层林尽染,江水碧透。
65岁的环保志愿者张运和一早便来到江畔。4年来,他每天都会沿着岸边巡河:“以前湘江排污口不少,有些地方气味很难闻。经过综合整治,湘江旧貌换新颜,两岸风景如画。”张运和感慨道。
一组数据印证了张运和的感受:2012年,湘江干流长沙段水质优良率为91.7%,2015年起湘江干流长沙段年均水质达到Ⅱ类。2021年,湘江干流长沙段平均水质优良率和达标率均为100%。
高科技“摸清”地下排口
早在1979年,湖南省就为保护湘江颁布了《湘江水系保护暂行条例》。随后,又首次提出“一江同治”和率先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但由于涉重金属产业发达、历史遗留污染多等原因,湘江流域局部地区环境风险隐患仍然突出。
为还湘江碧水千里,自2013年开始,湖南省将湘江保护和治理升级为“一号工程”,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长沙位于湘江下游,湘江流经长沙市的常年径流量年均692.50亿立方米。保护好湘江,长沙责任重大,首先迈出的一步便是管住污染源头。
2019年3月,长沙启动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岸线总长247余公里,全面掌握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建立排污口整治清单。
在长沙市望城区一处市政雨水排口,一股股混有木屑的水流正在涌出。
“木屑是用来做示踪剂的好东西,既可以溯源,又不污染环境。”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熊辉解释道:“根据水质监测结果,此排口氨氮、总氮超标,说明有生活污水混入。但由于其来水通道位于地下,无法用肉眼直接判断。”
QV管道潜望镜和管道机器人便派上了大用场。“通过QV管道潜望镜以及管道机器人在地下管道内部拍摄到的视频和画面,我们最终确定,此排口在潇湘北路靠近湘江一侧的位置有来自南北方向的两支水流。其中一支流量较大且颜色泛白。”熊辉说:“再辅以木屑流出情况进行佐证,排污口上下游关系和污水来源便‘浮出水面’。”
图为沩水河入湘江口整治前后对比。长沙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不只污染排查溯源有高招,入河排口信息管理也有“利器”。
“以往我们需要通过各种表格、文档和专业地理系统软件,才能够掌握一个排污口的最新情况。但有了入河排口信息管理系统后,所有的信息查询和更新工作可全部在管理系统中进行。”长沙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欧俊一边介绍,一边打开手机。
记者看到,这一系统能查询到全市所有排口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排口照片、监测情况、溯源情况、是否需要整改等。工作人员在手机上便能实时查看各排口最新数据,实现对全市排污口动态管理。
双线发力确保责任落实
排查、监测、溯源完成后,入河排污口如何高标准完成整治成为摆在长沙市面前的紧迫问题。
被称为长沙南部“最繁忙”街道的天心区中意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热闹景象。由于年代久远和两边环境“脏乱差”,2021年,长沙市启动中意路改造项目。
改造项目中,暮云片区征拆指挥部南侧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工作是长沙市搭建联动平台,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入河排污口整治、督导责任双落实的缩影。
在整治工作前期,天心区环委办先联合各排口相关单位开展摸底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多次调度天心经开区、区住建局等单位商议,将排污口整治工作与中意路改造项目联动,有效避免了重复拆建问题。
“经过5轮充分协商,《长沙市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正式印发,这一方案明确了各属地政府及相关市直部门责任,理顺相关单位的监管和整治责任,建立权责清晰的监管体系。”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玲芳表示。
“整治过程中,市生态环境局以市环委会为抓手,积极履行入河排污口统一监督管理职责,通过交办函、督办函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多次召集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和相关区政府共同商议排污口分类、监管和整治责任分解事宜。”赵玲芳说。
同时,区县核查需整改排污口基本情况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整改责任单位,并由该责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督导,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线发力的协调联动机制。
部门联系更紧密 企业配合更积极
位于凤凰山与湘江之间的桃子湖,湖水清澈,浮光荡漾,周边有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是师生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曾经,湖边的罗家湖泵站雨季合流水倒灌入湖,影响了湖体水质。
对此,岳麓区政府高度重视,投入4.8亿元,将这一入河排污口整治与泵站重建改造及桃子湖治污项目协同推进。目前,一期配套管网工程于2021年7月份启动施工,现已完成90%。
图为罗家湖泵站改造前后对比。长沙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包括桃子湖治污项目在内,2019年以来长沙市共计投入约34亿元用于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如投入23亿元用于龙王港流域治理,投入3.2亿元用于沩水(望城区段)流域治理,投入1.7亿元用于小西门泵站整治,各整治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第一批黑臭水体消除城市。
同时,建设视频监控网实时管理。率先建设主城区入河排口视频监控系统,对主城区93个入河排口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此外,建立验收销号制度,要求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统筹推进排污口整改工作,开展督察督办,建立健全整改闭环工作机制,牵头部门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做好相关排污口整改验收、销号工作。
种种措施下,除了看得见的湘江水质全面改善,还有许多看不见变化悄然发生。
“相关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各管一摊到形成合力,入河排污口的整治责任和整治目标更加明确;相关企业的思想认识转变,从不理解不主动到涉水企业积极解决问题促进发展,配合度大大提高。”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潘胜强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
“长沙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以来,今年1至6月,全市10个国考断面水质、22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率均为100%。目前,长沙主城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4个,中心城区低排口泵站配建应急调蓄池,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82.81%,污水处理率为98.5%,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潘胜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全力推进排污口整治和市政管网截污治污改造,让湘江水碧,鱼翔浅底成为常态。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