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所有的集中转运点和收集网点必须经市县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核查后,由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随机抽查现场情况。对符合要求的,经省生态环境厅联审会同意,并公示无异议后给试点单位下发危废经营许可批复。”日前,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处工作人员介绍废铅蓄电池收集和转运情况时说。
经了解,早在2019年,江西就申报并成为首批全国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省份之一。目前,江西全省共有14家试点单位,已建成53处集中转运点,495处收集网点,实现全省各设区市建有集中转运点,县县建有收集网点的收转体系。
截至2021年底,废铅蓄电池收集率达到63.2%,提前完成年度规范收集率50%的目标任务。自试点以来,已规范收集废铅蓄电池约47.54万吨,极大提高了废铅蓄电池的规范收集,有效防控了废铅蓄电池环境风险。
江西要求集中转运点必须全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所有集中转运点和收集网点严格按照《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有关要求,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措施。
针对废铅蓄电池的特点,江西实行差异化管理,在省危险废物监管平台上专设电池模块,要求所有试点单位的集中转运点和收集网点必须在平台上登记注册,并简化管理程序。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与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合作,将全省1万多家汽修企业纳入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并开发回收小程序,将回收信息及时传送至省危废监管平台,既方便从业者使用,也方便生态环境部门监管。
同时,积极推行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落地。2022年2月,与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签订“白名单”合作协议,对列入“赣闵白名单”的废铅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简化跨省转移审批手续。同时,打通两省自建的危险废物监管系统,优化跨省转移审批流程,实现两省之间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网上审批,大大缩短了跨省转移废铅蓄电池审批时间。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