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百鸟争鸣,呼吸空气常新。近年来,“候鸟天堂”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声名鹊起,成为京郊休闲打卡地。“如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方面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是公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4月29日,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北京八达岭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举办了“保护优先 绿色发展”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创新实践论坛,邀请多位来自生态学、野生植物研究、生态旅游领域的专家为公园贡献“金点子”。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处于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试验区,面对这个特殊“身份”,开展生态旅游是否得当?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学院生态学教授崔国发通过现场解读《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给出了明确答案。崔国发教授着重阐释了《指导意见》中“探索全民共享机制”部分,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指导意见》中“在保护的前提下,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的内容与公园现在的发展相契合。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包含了沼泽、库塘等多种湿地类型,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如此宝贵的自然资源如何发挥更大价值,来自国家林业与草原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野生植物研究室主任张志翔给出了意见:“在国家允许条件下,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科学普及是完全可以的。”对于公众在公园内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张志翔认为与公众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程度相关,对此,他建议要公园加强对公众的正向引导。
专家们除了结合擅长领域为公园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意见建议,也针对公园生态旅游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提供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可谓干货满满。北京八达岭景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野鸭湖景区分公司经理岳俊芳表示:“公园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并充分采纳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对现有标识进行提升,引导游客文明游园,对公园内必要的设备设施进行调整,更贴近自然。”对于充分发挥公园优势和特色方面,岳俊芳补充到:“我们会着力开发研学课程,丰富游客体验,让湿地公园发挥更大社会价值。”
有“智囊团”助力和加持,有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的保护和监督,有北京八达岭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的专业运营,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将在平衡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打造人民群众共享绿色空间,提供高质量生态体验产品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蓝天白云、碧水荡漾、野鸭嬉戏、灵禽翱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是这里最鲜活的“金名片”。
编辑:闫升才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