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已连续两年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创新多项生态环境执法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一项项荣誉,是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支队”)不断强化执法监管,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有力见证。
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执法本领、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手段、提升执法效能,推动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和约束性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发展进程加快推进,环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污染防治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坚持党建引领 树牢底线思维
支队突出红色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擦亮“红心向党、执法先锋”特色党建品牌,有力提升新时代生态环保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紧绷“一岗双责”弦,将党风廉政建设与执法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形成正确导向和工作合力。通过开展党旗下庄严宣誓、党史知识竞赛、“我来讲党课”和执法队伍制式服装风采展示等主题活动,全面展示济宁执法队伍良好面貌,坚决筑牢底线思维,练就过硬本领,严格依法执法、秉公执法。
在保持“高压”执法震慑的同时,支队执法人员以专项执法行动为契机,深入企业,主动帮扶,在执法检查的过程中为企业答疑解惑,宣传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消除环境隐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支队在全市开展“全员执法、全员普法、争做法律宣讲员”活动,通过媒体大力宣传“送法入企”典型做法,2021年以来,共发放各类普法手册、环保宣传资料、环保法律明白纸42000余份。同时,严格执行轻微免罚规定,全市累计实施减罚、免罚案件 144件。
通过开展执法帮扶活动,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济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增加6.7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名,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全市28个国控、省控断面达标率为100%。
勤学苦练技能 严查环境违法
支队通过以学促进、以练促学、以案释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
邀请生态环境部专家,以“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为主题,开展全员集中培训,有力提升现场执法精准度。建立“每日一讲”执法课堂,业务骨干结合实战经验,讲重点、说关键,达到“以老带新”的效果,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每月组织开展案卷专项评查,对各县(市、区)处罚案件开展线上稽查,全面提升案件办理质量。
支队将生态环境部监督帮扶作为学习交流、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2020年以来,共选派43人次参加生态环境部监督帮扶、黄河流域排污口排查等行动,3次代表山东省夺取全国监督帮扶第一名优异战绩,12人(次)获得生态环境部表彰,充分展现出济宁生态环保铁军的执法风采。
为充分发挥执法大练兵“指挥棒”作用,支队将专项行动、实战比武作为练兵主战场,采取“市级引领带动、县级全员参与”模式,构建贯穿全年、主题明确、成效明显的市县一体执法大格局。2021年以来,围绕助力打好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管理要素为重点,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南水北调”水质保障、危险废物专项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14次,抽查企业 2700余家,推动解决环境问题 992个,力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支队联合环境监测部门、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打击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清源”行动,对全市重点排污企业自动在线设施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全面摸排打击自动在线监测弄虚作假的“顽疾”。行动共查处涉及在线环境问题26件,罚款384万元。
为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与公安部门联勤联动执法机制,构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衔接体系,支队组织开展全市固体废物专项执法行动,建立“深查问题源头,理清违法脉络,联合打击震慑”的全链条执法监管体系,摸排重点企业(点位)126家,梳理典型案例17件,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2021年以来,济宁市生态环境系统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084件,罚款金额1.17亿元;查办配套措施重点案件76件,查处力度再创新高;对外公布“以案说法”典型案例42起。
拓展监管手段 提升执法效能
济宁市全面推行山东省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应用,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提升智慧监督水平。
通过科学动态调整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强化差异化管控,实施分级差异化管控,推动“一企一策”整治,做到“无事不扰”与技术帮扶结合,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按照“企业自证达标、实施在线监控、强化网上巡查、及时反馈处置、依法锁定证据、重点现场查处”6个步骤设计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规范,实现非现场与现场执法的无缝对接。
今年2月,支队通过无人机非现场巡查发现,济宁市某家企业存在矸石料堆露天堆放,未完全覆盖问题,立即在省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上填写污染源非现场检查记录表,敦促企业进行问题整改,企业环保人员在手机企业端APP上同步收到执法人员上传的检查表,将企业整改情况和证据照片第一时间上传到APP,实现生态环境问题“线上”整改。据统计,2021年以来,济宁市共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完成1664家企业“线上整改”。
为全面提升执法硬件实力,提高执法效能,支队全方位升级执法终端、辅助监测设备和执法车辆,开展执法装备实操训练。不断拓展在线监测、用电监管、走航监测、无人机巡航等手段,强化对污染源全天候、全覆盖实时监管,由过去的单线条、粗放式监管逐步向精准、智能、规范的智慧化监管转变。创新建立市县乡“三级六长”指挥体系、“扁平化”指挥机制和“环保110”响应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对环保问题形成了即时联动、专业处置、闭环管理模式。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济宁市生态环保铁军将珍惜荣誉、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以铁军之姿树决胜之念、行攻坚之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孔孟之乡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编辑:马庆和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