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探索推进上海和台北在环保领域的实体化合作

发布时间:2023-08-25 09:15:15   来源:界面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探索推进上海和台北在环保领域的实体化合作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探索推进上海和台北在环保领域的实体化合作

 “2023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8月30日在上海举行,台北市市长蒋万安将率团来沪出席论坛。

 今年恢复举办分论坛,涉及“低碳永续”“智慧医疗”“数字经济”等领域。据悉,十多年来,两市在环保领域保持着频繁的接触与互访,推动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介绍,双城论坛举办至今,仅环保领域就已开展了20多次互访活动,基本上每年都有往来,累计已有数百人次参加。双方既有政府管理部门,还有企业、社会组织的参与,既有实地考察也有远程交流。


 上海与台北都是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大都市,都面临着资源能源紧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城市低碳转型等共性问题和挑战。

 过去十年间,双方以落实备忘录为契机,围绕环境监测、环境教育、垃圾减量化、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生态农业、大气污染防治等热点重点话题进行交流探讨,促进了环保领域管理、研究、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合作。

 2017年上海台北双城论坛中设立了环保分论坛,双方围绕pm2.5来源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向公众提供预报服务、清洁空气行动方略等大气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展开交流研讨。

 据晏波回顾,2010年上海团在考察台北时,发现台北的工业区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建设起步较早,空气自动监测站设备先进,特征污染物监测技术领先,监测仪器运维和数据质控管理等方面较为成熟,值得上海学习借鉴。

 在此基础上,上海加快推进大气监测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立体监测网络,涵盖19个国控点和35个市控点,以及多个超级站、交通站、海岛站等专项监测系统

 针对工业园区,上海推进空气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控和预警体系建设,在石化、化工、钢铁等行业的8个大型产业园区和2个附属化工区,建成了60余个空气特征污染自动站(车),涵盖150余个监测因子,为异味溯源和事故应急响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扬尘监测,上海建成了覆盖全市建筑工地、堆场码头、市政道路的扬尘在线监控网,设置了4500个在线监测点位。

 晏波说,随着大气环境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上海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精准度不断提高。近十年来,上海的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取得历史性改善。

 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87.1%,比十年前提升了21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比十年前下降了60%,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值;主要水体水质优良比例95.6%,比十年前提高了84.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18.5%,增加了432平方公里,约相当于308个世纪公园大小的面积。

 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aqi优良率为87.8%,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主要水体水质优良比例92.3%,与去年同期持平。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探索推进上海和台北在环保领域的实体化合作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探索推进上海和台北在环保领域的实体化合作

 在“垃圾分类”方面,上海、台北两市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2018年台北上海双城论坛围绕循环经济、城市更新、垃圾分类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

 晏波表示,台北是较早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推行“垃圾不落地”,培育居民垃圾分类意识。2000年起实行“垃圾费随袋征收”,引导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减量化。2005年起开始推行“强制垃圾分类计划”,推动实现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

 他指出,台北非常重视环保科普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小手牵大手,培育公众环保素养。台北的垃圾分类成效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当时曾做过展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上海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2018年以来,上海开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在全国率先从立法层面推进垃圾分类管理。

 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了“海派”特色。晏波说,上海广泛听取市民意见,汲取市民智慧,将公众参与贯穿垃圾分类立法、施策的全过程,并持续推进入户宣传、学校宣教,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体系,开展“垃圾去哪儿了”公众体验活动,上线垃圾分类查询小程序,建立“绿色账户”积分奖励机制。

 上海还形成“市级统筹、区级组织、街镇和村居落实”的总体推进格局,充分发挥居委、物业、业委、业主“四位一体”基层共治力量,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分类投放环节上,上海重在便民服务,因地制宜实施“一小区一方案”;分类收集环节重在规范驳运,着力配置充足规范的分类垃圾驳运工具;分类运输环节重在体系建设,织密分类垃圾中转站点的布局网络;分类处置环节重在能力提升,强化湿垃圾资源化能力和干垃圾无害化水平。

 另外,上海还衔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运用ai智能识别物联网等技术,在垃圾乱丢、垃圾收运、湿垃圾品质监控、垃圾处理的污染排放监测等领域,强化全程高效精准监管。

 目前,上海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42%,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市民的垃圾分类习惯逐步养成,已成为引领低碳生活的新时尚。

 从2010年开始,“上海台北城市论坛”由两市轮流举办,迄今已连续举办了13次。通过这一机制化交流平台,两市共同探讨民生关切,分享城市管理经验,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取得积极丰硕成果,为促进两市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地同胞民生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

 晏波表示,双城论坛是上海、台北携手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两市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未来,两市将持续深化交流,常来常往、互学互鉴、同心同行,进一步携手推动双方环保合作再上新台阶。

 他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发展能源新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同题共答、进一步共同探索、共谋良策;在加强领导互访、部门交流的同时,推动更多环保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参与,探索以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推进环保科研攻关、技术交流、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实体化合作。

来源:界面新闻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