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贵州:保护好“生命之源” 让民生工程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2-01-15 17:52:20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现在烧水不仅没有‘水锅巴’了,水费还不高。”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犁倭镇石牛村村民陈敏家里自从装上新水管,生活用水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价也从每吨2.5元(人民币,下同)降为2元,而且一户一表让村民用水更舒心。

石牛村村民虽早已接通自来水,但此前是小水源供水,水质水量无法得到保障。如今,清镇市修建了席关水厂,日供水量达8000吨,覆盖周边两个乡镇11万人用水。

“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特别是分散式的小型供水设施,管护是个大难题。”清镇市水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先伦说。

为着力解决农村供水保障的短板问题,清镇市委市政府规划布局“一网三线”:“一网”即构建形成清镇全市城乡一张供水网,打破城乡二元化供水局面;“三线”即重点依托席关、迎燕、莲花山3个水厂及配套供水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分片构建3条城乡供水线。

依托“一网三线”,清镇打通全市通水大动脉,实现日均供水能力达9万吨,覆盖全市7个乡镇175个村(居)33.04万农村人口。截至目前,清镇市共投入资金4.18亿元,强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达94%以上。

“农村群众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历史性转变。”赵先伦如此说。

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形成了贵州“雨多库少,丰水又缺水”的水情特征,这一特征显现了贵州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

五年前,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民众家里三天两头停水,农田经常被水淹。自从建了新华大沟水库和治理下游河道后,水质清澈了,水量充沛了,环境也改善了。

“新华大沟水库是红花岗区38年来新建的第一个骨干水源工程。”红花岗区重点水源工程服务中心主任朱胜介绍,新华大沟水库主要承担金鼎山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及灌溉的任务,解决了2.1万人饮水安全和50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

为全力保护遵义市中心城区民众的两个大“水缸”——红岩水库和海龙水库不受污染,红花岗区政府累计投资4.7亿元,将居住在红岩水库和海龙水库保护区的居民搬迁出来。

“海龙水库区搬迁人口4756人,搬迁后库区设有3个渡口,每天24小时免费渡运库区内两岸村民。”海龙水库管理处副处长赵中健说,目前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100%。

同样被保护的还有遵义市红花岗区湘江河,作为遵义人的“母亲河”,湘江河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2016年以来,红花岗区政府先后投入25亿元开展湘江干支流治理,通过一系列措施,湘江干支流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以前河水又脏又臭,经过政府治理,现在水清鱼多。”51岁的姚仁权在湘江边上长大,见证了湘江河如何由浊变清。

“十三五”时期,贵州完成水利投资超过1680亿元,解决和巩固提升了740.9万人饮水问题,开工建设376座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24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8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93平方公里。

编辑:徐爱杰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