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日落时分,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河店子集段河管员左瑞利驾驶着一辆打捞船在河道里忙碌着,他的目标是河道里的水草。
“高温、高湿的天气特别有利于各种水草的生长,影响水质,趁着下午天气凉爽,抓紧处理一下。”左瑞利和同伴卖力地将打捞上来的水草装载到船上。
自从成为一名河管员,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河就是左瑞利的日常工作。“除了集中清理水草,还要看看河道里有没有漂浮物、垃圾之类的杂物,能现场处理的就立即清理一下,难以解决的,就上报店子集街道河长办,申请机械、人力重点清理。”今年是左瑞利巡河的第4个年头,日复一日地巡河工作,他被晒得皮肤黝黑。
据统计,莒县有沭河、青峰岭水库等58条河流和213座水库,河湖管护任务面广、量大、线长。
担负沉甸甸的生态责任,莒县积极构建以各级河长为关键少数的“河长责任链”,设置县乡村三级河(湖)长1149名,落实316名河湖管理员、22名河湖警长,河湖管护、水质监管实现了全覆盖。今年,莒县投资120万元,购置电动三轮车、割草机、冲锋舟、不锈钢伸缩杆、皮衣皮裤等必要管护装备,按管护任务量配发给乡镇河长办或河湖管理员使用管理,大大改善了河湖管理员的巡河条件。
人员配齐了,巡河条件改善了,如何推动各级河长高效履职?
“我们探索实施‘河湖长制+公司化管护’模式,委托市县两家国企对15条重点河道、210座小型水库、316名河湖管理员统一管理考核,变‘多头管’为‘一头管’。”莒县水利局河湖管理科科长宫方杰介绍,通过变行政管理为企业管护,河湖管理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全县河湖管护水平显著提升。
河湖管护,人人有责。莒县还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护水的积极性,创新开发河湖管护“碧水积分”公众护水平台APP,公众通过“志愿巡河+积分兑换”方式参与河湖监管,有效凝聚起全民护水的强大力量。
“市民可以登录护水平台APP,通过志愿巡河、问题反馈或者举报河道内存在的问题等方式,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流量、话费,或者到积分兑换点兑换肥皂、洗衣液等日常用品。”莒县河长办工作人员张洪录介绍,随着“碧水积分”公众护水平台APP的持续推广使用,市民参与护水的热情持续高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11万余人次参与线上巡河,巡河长度达15万公里。碧水“小积分”提升了河湖“大生态”,莒县蹚出了一条全民护水新路径。
沭河是莒县的“母亲河”,纵贯南北76.5公里,流域面积171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4%。可以说,沭河水质就是莒县水生态环境的“晴雨表”。
用心用情守护一方碧水。莒县制定沭河流域水质提升专项推进方案,并常态化开展沭河流域的监督巡查,重点对涉水企业超标、河道施工搅动水体等情况进行排查,科学规范入河排污口440个。
在开展沭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莒县还注重沭河上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袁公河是沭河的一级支流,位于袁公河两岸的莒县桑园北溪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该工程总投资8400万元,总面积426.6公顷,通过在袁公河两岸建设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等,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湿地处理的水质都能够达到4类标准。”日照市生态环境局莒县分局水环境科科长宋维晓介绍,桑园北溪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预计年底建成,建成后能进一步保护沭河上游的生态环境。
莒县还加快实施投资5.07亿元的沭河上游堤防加固工程,工程建成后,沭河总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其中城区段为50年一遇。在全力保障沭河上游堤防加固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莒县投资13.4亿元建设沭河(莒县段)综合治理提升改造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完整防洪圈,建成纵贯莒县南北的交通要道、生态景观通道、产业发展廊道。
精细化护水、治水,莒县交出亮眼水生态“成绩单”:6条河道创建为省级美丽河湖,20条河道、70座小型水库创建市级美丽河湖。1-6月份,莒县省控以上断面全部达标,国控青峰岭水库断面、沭河夏庄断面水质实现升类,各项指标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4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让天空蔚蓝,让空气清新。今年以来,莒县建立“市县一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机制,成立县大气专班,专班办公室设立综合协调、整改落实、考核问效等5个小组,明确各自职责;从住建、综合执法、交通、环保、城阳街道、阎庄街道六个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实体化运作、闭环式整改模式,积极与市专班对接,督导协调各责任单位履行污染防治职责,确保责任单位及时核查、整改问题。”县大气专班办公室工作人员裴松松介绍,截至8月5日,共巡查发现问题227个,现已完成整改224个,整改率98.7%。
县大气专班办公室还围绕空气站点重点区域,针对扬尘、油烟、焚烧等大气污染重点问题开展日常巡查,并进行交办、督导,全力改善空气质量。1—6月,莒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77,同比改善率为1.6%,列全市第3位。
8月13日,2022年全县高质量环保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打赢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再擂战鼓,莒县将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建设生态名城,为突破莒县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