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新启航 谋新篇 成都“十四五”唱响成渝双城记

发布时间:2021-01-07 16:52:01   来源:网络搜集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20年末,成都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成都市“十四五”规划要点相继明确。站在2021年全新的起点,将遵循站位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奋楫扬帆开新局。

  成都作为全国新一线领军城市,谋定而动,正加快迈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成为照亮我国西部发展,激发国内双循环重要节点活力的“火炬”。

  在这张“十四五”新开局的蓝图中,成都从“高规格”、“高赋能”、“高级赛道”科学规划发展路径,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高端产业快速布局、建立高度融合的产业链被提上新高度,成渝地区成为颇受资本市场认可的经济圈,从侧面印证了其发展实力和未来潜力。成都“十四五”蓝图中,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联动发展的规划措施尤为亮眼,它意味着未来5年,成都将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深入与重庆合作,吹响构建区域化发展共同体的新号角。

  高规格:双城从牵手到拥抱 成都全力推动形成发展新格局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中国西部正式启动建设新增长极。同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而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明确了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的发展,被全面上升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成都市“十四五”规划要点明确了将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升成都都市圈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两地将聚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率先合力延链强链补链。筹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联盟,加快10个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等。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都将全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川渝合作,产业担纲。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顾红松说:“我们与重庆市经信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共同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两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双方已在汽车、电子等领域率先启动合作。

  未来5年成都主要形成“四个新格局”:推动形成成渝相向发展新格局。重点是探索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制度创新,以共建现代产业体系、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为依托,夯实成渝发展主轴发展基础,促进“双城记”走深走实。

  推动形成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新格局。重点是打破行政区划和传统城乡结构,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加快“三区三带”建设,协同构建高效连通的现代交通圈、错位协同的产业生态圈和共建共享的市民生活圈。

  推动形成区域错位发展新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东进、南拓新区新城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的增量空间,以北改、中优城市更新优化转型升级的弹性空间,以西控绿色发展强化空间适配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空间,推动空间格局从大城市向大都市发展演进。

  推动形成“两区一城”协同发展新格局。将成都东部新区建成成渝相向发展的战略支撑,以提升主干极核竞争力为核心,以“两区一城”为主要载体,以创新策源和高新技术服务为主要取向,加大高端要素资源、高能级市场主体、高层次专门人才集聚力度,不断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高赋能:成都改革融合 打通、打造集群产业链

  回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年,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两地的产业合作已颇有成效。

  2020年6月,川渝两地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的通知》,共同发起成立两地产业园区合作联盟和智慧园区建设联盟,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助力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签署《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走廊,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

  产业链是激发经济活力,成都还要继续牵好成渝两地上中下游产业齐发力的“牛鼻子”。在《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详尽规划了成都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具体举措,尤其在打造“高能”产业链上,即将上演的改革高歌,融合之举。

  发挥成都东部新区及淮州新城、简阳城区等协同区在成德眉资同城化中的产业协作引领作用,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基地,共同培育世界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合力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和西部金融中心。共建协同创新体系,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合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共建开放合作体系,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对外交往中心。

  “东进”区域高起点规划建设以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为战略支撑的现代化未来新城。“南拓”区域率先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公园城市示范 区。“西控”区域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统揽建设具备高端绿色成长基因的生物经济示范带。“北改”区域以强功能提高要素资源集成力、优形态提高人口经济承载力为着眼点,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链接欧亚的陆港门户枢纽、产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优”区域积极发展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高能级高品质生活城区。

  协同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坚持战略导向做强优势产业链,聚焦未来产业构建创新生态链,推动“三网一智造”集成共享发展。协同共享开放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积极争设自贸试验区成都东部新区新片区,支持天府新区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联动国际铁路港开拓海外市场。构建高效协同密切合作的制度体系。

  高级赛道:新经济体系构建 承载万千企业机遇与梦想

  “建设什么样的成都”,是成都“十四五”规划建议回答的重大问题。作为全国新一线领军城市的成都,今后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园区的科学配置,优越的营商环境,都需要在“十四五”开局展现出新的风貌,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产业体系的构建对新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表示,要“打造成都特色新赛道”,优化提升工业无人机、卫星互联网、互联网+大健康等优势行业,前瞻布局区块链、量子通信、脑科学等新兴行业。

  在新经济载体建设方面,成都还将推动成都新经济活力区、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功能区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创新策源地和活力区。同时,优化新经济生态,创新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新经济核心要素供给,高质量举办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新经济发展论坛等活动,提升新经济城市品牌力和影响力。

  当然,从企业级场景到产业级场景,成都新经济的终极目标,是将城市打造成更宏大的新经济场景,承载企业的机遇。卢铁城表示,2021年成都将培育新经济“城市合伙人”,力争新增新经济企业6.3万户。下一步,要持续办好“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搭建“双千”发布平台“场景汇”,实现“无发布、不招标”和发布活动线上线下相统一,打造具有全球全国影响力的城市机会发布和创新产品交易平台。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