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府空港综保区(一期)项目、沪苏嘉城际铁路等一批区域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长三角地区等区域交通互联走上快车道。与此同时,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区域产业资源、创新要素加快集聚,进一步推动重大区域板块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区域交通互联走上“快车道”
10月20日,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北侧的天府空港综保区(一期)项目,仓库、道路等雏形已现,预计12月底全面建成。据悉,这是四川首个空港型综保区,将服务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航空枢纽能级提升,目前已招引储备保税物流等重大功能性项目20余个。
区域协同,交通先行。当前,成渝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正加快成型。记者了解到,从2020年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区域交通发展实现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开工建设,建成和在建省际高速公路达18条,开通20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
近日,2022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名单进行了公示。成都市联合重庆市以城市群申报,成为9个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群)之一,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按下了“快进键”。
天府空港综保区(一期)正是重庆和成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之一。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范林强介绍,未来将围绕打造铁水联运型、公铁联运型、陆空联运型三种不同类型的综合货运枢纽,从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运营机制一体化等方面推进。
不只是成渝。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加速互联互通,长三角“抱”得更紧。2021年,长三角高铁营业总里程达到6542公里,比2018年增长54.7%。10月28日,嘉兴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开工,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标志性工程——沪苏嘉城际铁路的组成部分,嘉兴市将新增一条北部联系上海的快速轨道交通通道,有利于打造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方面,目前,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大战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司长郑剑说。
优势聚力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交通互联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先手棋”。在此基础上,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以长三角为例,长三角三省一市围绕重点产业,深化区域间产业、科创协同,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
兆威机电是一家研发、生产精密传动系统及汽车精密注塑零组件的制造型企业。兆威机电表示,其苏州工业园目前已启动建设,公司致力于将其打造为长三角区域的研发、营销、制造中心,推动公司进一步扩大在华东地区的生产与供货能力,促进产能分布的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地区贡献了全国1/4的工业增加值,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
日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联合发布了《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将进一步深化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开放共享,努力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
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数据显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11.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6.1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7%,高于全国平均2.37个百分点。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全球科技集群100强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排名全球第二位。
“随着重大区域战略相继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进程加快,政策协同、产业合作、设施共建、服务共享、分工合理的一体化格局逐渐成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主任刘云中说。
刘云中表示,在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下,区域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多路资金支持区域战略布局
在区域发展建设中,多路资金保障加力,为区域发展提供支撑、注入活力。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拨付2022年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5.3亿元。该项资金用于支持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等7个市(县)相关项目建设,推动安徽省与沪苏浙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组织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626个,总投资26722.68亿元。
成渝经济圈方面,截至9月底160个项目完成投资4969.2亿元,今年完成投资1657亿元,投资完成率90.3%,超时序进度15.3个百分点。其中,现代产业体系项目方面,1至9月完成投资740.2亿元,年度投资进度已达101.7%。
除了财政资金,更多金融“活水”也加快涌入,为区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近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母基金、上海园区高质量发展基金等多支产业基金启动。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母基金预计规模超100亿港币,将围绕科技创新、特色金融等领域,推动优质重点项目落地,促进大湾区资金融通。
此外,便利跨区域联合授信、建立一体化金融服务机制、搭建区域金融服务信息平台……聚焦重大区域发展,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区域内企业的信贷投资规模、便利信贷融资服务。
人民银行日前发文指出,将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等区域重大战略,以服务“一体两翼”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协同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粤港澳金融合作路径,全面提升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水平。(记者 汪子旭 梁倩)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