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地方经济 产业 社会瞭望 城市 民生法治 生活 热点资讯 文化 点击更多

银发经济崛起,河北如何布局

发布时间:2022-03-31 10:14: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着重强调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广泛开发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规划首次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

这意味着,银发经济作为下一个风口,已经真正到来。

而身处京津冀都市圈内的河北,养老市场广阔,制造业基础雄厚,而且石家庄、秦皇岛和衡水等城市以康复辅助器具为代表的银发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抓好政策机遇,迎合老年人新需求,成为河北银发经济破题的关键。

银发经济崛起,河北如何布局

2021年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工作人员为一名老年人介绍新款轮椅。

“我定了艾灸凳和助行器,每个月才20多块钱。”3月17日,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东经路日间照料站,91岁的陈景林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和30余位老人一起签订了康复辅助器具“以租代买”协议,“多功能的电动护理床、灵活多用的电动轮椅,以前需要花大价钱购买的康复辅助器具,以后每月仅需几十元即可租赁使用。”

秦皇岛是首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和“国家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城市”,建有1家租赁服务中心和16个服务站,提供矫形器、个人移动辅助器具、医疗辅助器具等六大类81种康复辅助产品。

“这种‘以租代购’的惠民措施这么受老年人群欢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以前对老年产业更偏重‘服务’而忽视了‘产品’。”省社科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录说,“养老制造业是银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新建了多少养老机构、提供了多少床位,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实际上老年人在一些养老产品上有更大的需求,这对养老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文录认为,《“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将老龄事业与产业系统整体布局,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体现出明显的“重需求、扩供给”的政策导向,这主要基于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养老需求更加多元的大背景。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在2014-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河北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9.8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92%。从规模上看,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而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这一群体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其中受教育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60后”将步入老年行列,新型电动轮椅、按摩椅、智能健康设备等老年产品虽然价格稍高,依然得到了他们的青睐。

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看来,与“40后”、“50后”相比,“60后”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他们的预期寿命明显增长,收入更高,受教育程度更高,身体健康状况更好,生活需求更加丰富,“对于银发经济发展,他们将是一股强劲的助推力”。

更多元的观念,催生对更高端养老产品的需求。

3月17日,在秦皇岛康复辅助器具科普展示推广中心,外骨骼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等众多新型老年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一款养老产品“智能监测床垫监护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更新老人的心率、呼吸、体动等数据,为老人健康保驾护航。

“未来养老产品绝不仅仅是满足老人们住好、吃好、穿好,还要满足老人们更加多元化、更加高质量的养老需求。”有关专家表示,潜力巨大的市场遇上政策风口,给养老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养老产品哪些“河北造”

3月15日,在石家庄市桥西区工农路旁,市民李女士正在一家医疗器械店里为老人挑选护理床。

“我们店内的护理床销量最好的是上海厂家生产的,是国内老品牌,有手摇和电动的两种。”工作人员介绍,“省内厂家生产的产品也有,但是销量一般。”

记者在多个网络平台搜索“轮椅”,前十个店铺中产地和发货地为衡水的有1-2个。“轮椅做工方面有待改善提高,扶手位置稍显粗糙。”这是一条网络销售平台的买家评价,卖家系衡水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这款轮椅是其店内销量第一的产品,但评价中不乏“做工细节一般”的字眼。

这也正是河北养老产品所面对的尴尬现实:刚刚解决“有”的问题,离“好”还有些差距。

衡水是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和销售基地,现有生产企业172家,相关配套企业300余家。但记者注意到,从种类上看,来自衡水相关企业生产的老年用品主要是康复辅助类产品,其中大部分属于基本的医疗器械。

实际上,河北老年用品制造目前主要以康复辅助器具为代表。

早在2017年,秦皇岛、石家庄获批全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省政府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作为全省新兴产业之一来重点打造,先后出台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5年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提出“打造石家庄百亿元产业基地和秦皇岛50亿元产业基地”“产业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前列”等目标。

目前,秦皇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已有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康辉医疗、惠斯安普等一批行业重点企业入园。此外,京东集团、上海凤凰股份、海康威视、新松机器人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康复辅助器具合作项目即将入驻。

“不过康复辅助器具只是养老产业中的一小部分,涉及老年产品的制造业远不止这些。”有专家表示,老年用品既包括满足老年人个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生活用品,也包括针对机构养老、日间托养、上门护理等需求,重点开发的清洁卫生、饮食起居、生活护理等方面产品,还有成人尿裤、护理垫、溃疡康复用品,甚至还有更高端的辅助搬运、翻身、巡检等机器人产品。

在上海市静安区沉浸式家庭智能养老样板间里,有一个能与老人进行简单情感交流的“养老数字伙伴”智能机器人,深受老人们欢迎。相比之下,河北生产的相关养老产品,还暂时达不到这样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在老年用品方面,我省有影响力的特色产品、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高能级产业承载平台少,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大部分老年用品产业竞争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垄断等尚未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使许多企业纷纷跨界入局,争抢养老产业大蛋糕,在一定程度也存在一哄而上、同质化等问题。

做好创新、品牌和产业链建设

3月15日,在河北利鑫集团——想象国际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楼,智慧养老综合数据管理平台正在运行。

河北利鑫集团康养事业部负责人周德志指着屏幕上的监测数据告诉记者:“平台上地图标记点是老人所在的实时位置,社区内许多老人都带着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老人的血压、心率、血氧等数据。”智能监测设备是该公司为老人提供的适老化产品,依托的是具备医疗监测、定位等功能的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系统。

周德志表示,目前养老产品已经开始关注并回应老年人的一些新需求,但从整体来看,符合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基础设施和产品服务还有待完善,比如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个性化定制不足等问题。

“未来,我省养老产业首先需要跨越的是研发能力门槛。”王文录指出,应该进一步瞄准老年人的更高质量需求,向智能化、个性化和康养、医疗相结合的方向加快升级。譬如,针对不同生活场景,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等日用产品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推广易于抓握的扶手等支撑装置以及地面防滑产品、无障碍产品,发展老年益智类玩具、乐器等休闲陪护产品。

创新研发不足,直接导致我省养老产品缺乏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大品牌。

“从市场情况来看,河北养老产品在业内叫得响的品牌比较少。”石家庄一家老年用品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老年产品品牌建设这方面,上海、常州等地的企业做得比较好,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

这位负责人介绍,正如某品牌老年人健步鞋一样,老年用品此前并未有如此精准的细分市场,但该品牌主打老年人群体,在品牌塑造和推广上精准定位,迅速在老年人用户群体内成为爆款,“未来老年用品将从小众产品成为大众产品,打造业内知名品牌非常重要,这是河北企业必须要提早布局的一点。”

3月14日,渭南银发经济产业园光合中心建设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而2021年发布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银发产业发展规划》,也是国内首个地市级银发产业发展规划。

专家认为,河北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有一定规模的秦皇岛、石家庄、衡水等地,产业集群化发展程度还不高,大多数是相关产业的集聚,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上下游链条关系。

王文录指出,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需要多方共建特色养老产业合作园区,加强市场、规则、标准方面的软联通,打造制造业创新示范高地。优先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

对于养老产业未来发展,秦皇岛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积极承接医疗、科研等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及时把握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趋势变化,多层次整合产业发展业态要素,加速度推进产业链的补链、布链、强链。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在京津冀等地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这对银发经济的集群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王文录表示,高水平的集群化发展,应该更加注重产学研用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建设,集聚一批国内一流的创新人才,形成京津冀养老产业带。“通过建立系统性、整体性的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银发经济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河北日报记者 袁伟华 赵泽众)

记者观察

让职业教育对接好银发经济

“养老产业需要有护理学知识的人才,而现在大多数高职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取向更偏向于医院,而从事养老产业的多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这制约着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河北利鑫集团康养事业部负责人周德志说。

多位采访对象表示,发展银发经济需要人才,需要更多年轻面孔。

由于职业认可度差、工作强度大、工资低保障差、缺乏职业上升通道等因素,年轻群体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比例较低。大部分养老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水准不高、人员队伍不稳定,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顽疾”,也是养老机构影响入住老人生活质量的“硬伤”。

据了解,全国需要1000万养老产业人才,但目前仅有22万从业人员,其中具有养老护理资格的只有2万人。而目前在养老护理岗位上的多数是“50后”、“60后”人员,其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都难以适应银发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省银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省社科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录指出,越来越多的省(市)将养老产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未来各地在人才竞争上将更趋激烈,地区间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加快银发经济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或许能助一份力。

不久前,湖南省首批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公示,湖南医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护理专业带头人陈炼红教授当选为湖南省智慧健康养老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智慧健康养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当前,新型养老方式日趋流行,涌现了诸多新型智慧护理方式,比如远程提醒老人吃药APP、免去搬运病人的医疗设施设备等,这也为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开拓了方向。

陈炼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将依托智慧养老健康行业发展,实现岗课赛证整体推进,即针对岗位工作标准和工作内容,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技能比赛,并将这些内容落实到1+X证书中,促进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证、老年照护证书的获取率。

这些都是适应养老产业蓬勃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也是职业院校在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必经之路,从而为养老产业培养更多“生力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有专家指出,职业教育应主动对接银发经济需求,及时开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为银发经济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技能和管理水平的人才。

同时,应进一步探索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促使相关涉老专业相互交叉、融合、支撑,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覆盖面广、数量足、素质高的人力资源储备和养老人才输出,引领银发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